我在联合国“思想实验室”讲中国逻辑

观察者网 2018-06-13 00:17+-

我在联合国“思想实验室”讲中国逻辑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

尊敬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女士,教科文执行局主席李炳铉大使,中宣部庄荣文副部长,尊敬的各国使节,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感谢主办方邀请,祝贺主题为“通过对话让世界更美好”的首届信使论坛的召开!很荣幸在此阐述中国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用微信。我的微信名“一苇”,除了发音与我名字“义桅”相近外,源自《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渡之”——我父亲的名字“国风”同样源自《诗经》,也来自古印度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还源于法国思想界帕斯卡尔(Pascal)“人是一颗有思想的芦苇”(« l’homme est un roseau de la pensée »)。这种复合性,也是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写照。

人啊,尽管你有思想,毕竟是脆弱的!所以不同于英文“我”永远大写“I”,中文里的“我”是顶着着“羊”才“义”(义),因为羊是柔弱的,让柔弱变成坚强,你就有成人之美(羊大为美),这就是孔子传统思想的“义”,所以我父亲给我取名“义桅”——正义的桅杆。

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与达而达人”。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了,将7亿多人脱贫致富,占联合国脱贫贡献的七成以上,现在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帮助其他国家脱贫致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希望别国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中国之义!

我在联合国“思想实验室”讲中国逻辑

图:中国在1960年代帮助巴基斯坦修建的卡拉昆仑公路,牺牲了七百多中国建设者

内罗毕终点站

谨此纪念肯尼亚铁路一百二十年历史

   肯尼亚与铁路之缘游走在昨日的幻想与今日认识到世界发展的理性之间。历史上,对我们国家存在贡献最大的,仍然是铁路。铁路对我们国家商业、政治、宗教和文化的影响,前所未有。

   内罗毕终点站,是肯尼亚铁路发展上辉煌的明珠。它的美,不仅在于它是一件宏大的艺术品,也不仅仅在于它为旅客提供的尊享服务,而在于它是一个对未来肯尼亚繁荣的承诺。

   车站主体是一座高20米的建筑,外形恰似两合分别来自蒙巴萨和马拉巴方向的柴油机车相会于此。车站设有客运区域、调度中心、运营办公室以及附属。

   在这里,一条伟大的现代铁路将取代曾经行驶在这片大地上传奇般的蒸汽机车,改变目的地之间颠簸的旅途,告别经常脱轨、拥抱大地的米轨。

   肯尼亚共和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间的承诺与合作,加上三万当地人民和三千中国人民组成的建设团队的同心协力,让标轨铁路项目提前十八个月交付完工。肯尼亚铁路局、监理咨询联合体和中国路桥的团队协作,很好地诠释了只要相信自己并且有锲而不舍的信念与决心,一切皆有可能的真理。

    我们赞美这条铁路,它连通各国,造福于民。

    向让梦想变成现实的人们,致敬!

    本纪念碑与2017年5月31日由肯尼亚共和国总统与国防部队总司令UHURU KENYATTA,C.G.H阁下揭幕 见证蒙内标轨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为什么没有用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说法,而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复兴古丝绸之路吗?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非常辉煌。欧洲传教士盖群英在漫长的丝绸之路旅程中如此记述:“宽而深的车辙分分合合,犹如江面上的涡流。在这条路上,无数人走过了几千年,形成了一条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1453年,奥斯曼帝国崛起,把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桥梁切断了(史称“奥斯曼之墙”),欧洲人被迫走向海洋,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变成了西方中心的时代,海洋主导的世界,开创海洋型全球化。这种全球化,正如《共产党宣言》描绘的,其实是畸形全球化:“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

“丝绸之路”作为商路和文明交流之路源自汉代张骞“凿空之旅”,但直到1877年才由德国人李希霍芬命名。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想要复兴丝绸之路,是为德国从地缘政治上的欧亚地区的博弈扩张寻找理论借口,带有地缘政治的扩张和殖民主义的印记。所以中国没有用“丝绸之路”的概念,而是中国特色的说法“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统称“一带一路”。

为改变近代大陆从属于海洋的海洋型全球化局面,让内陆地区寻找海洋,许多国家都提出过丝绸之路复兴计划,振兴欧亚大陆。早在1936年,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德国人李希霍芬的学生、瑞典人斯文·赫定出版《丝绸之路》一书,就曾预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联结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他并且推断,“中国人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之日就是这个古老民族复兴之时。”

情形果然如他所言。中国并非复兴古老丝绸之路的首创者,恰恰相反,是后来者,但正开创国际合作新篇章。

早在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综合研究丝绸之路——对话之路”项目,旨在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善欧亚大陆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围绕“丝绸之路”问题举办众多活动,诸如科学考察、国际学术研讨会、有关文物展览会、“丝绸之路”旅游推介会等,激发了国际社会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200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起“丝绸之路复兴计划”。该计划由230个项目组成,执行期限为2008~2014年,投资总额430亿美元,目的是改善古丝绸之路等欧亚大陆通道的公路、铁路、港口、通关等软硬件条件,使2000年前的丝绸之路重现辉煌。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中国等19国参加,拟建立6条运输走廊,包括中国至欧洲、俄罗斯至南亚,以及中东铁路和公路的建设体系等。

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学习借鉴了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路文明对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亚大陆桥”在内的许多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

“一带一路”最初翻译为“One Belt and One Road”,让外国朋友困惑不已:首先是“带”( Belt),纷纷说这跟“腰带”什么关系?其次,就一条?我们国家在不在“一带一路”里面呢?其三,一带指陆上,一路指海上,陆上不通修路造桥情有可原,海上本来就是开阔的,修什么路(Road)哇?

虽然后来翻译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困惑仍然。“一带”是指陆上的,“一路”是指海上的。海上本来就开阔的,修什么路哇!这是笔者在伊朗讲“一带一路”时遇到的问题。

看来,“一带一路”要超越修路造桥的角度理解。在中文里,路是与道联系在一起的,道是什么呢?《古兰经》里有句话:

(“真主让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一带一路的路就是真主说的正确的道路!大家还记得那句圣训吧:

(求知,哪怕远在中国)

一带一路就是中国最大的学问了!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站福建泉州市有座海上交通博物馆,门口摆放摩洛哥大航海家白图泰的雕塑,一进去墙上就写作这句圣训。

笔者当时继续说道,各种古老文明思想是相通的。比如,《古兰经》里也有类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意思是,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们相互认识。也就是说,“不同”是人这些不同的民族和部落了解彼此的动力,而不是冲突的原因。   

秉承这种理念,笔者前年出版《世界是通的》一书。其中写道,“一带一路”,全称叫“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21世纪”。“一带一路”首先是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其核心词是互联互通——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鲜明体现21世纪特色。

第二个讲“带”,是经济带经济走廊与经济发展带,是中国改革开放模式经验的体现。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重要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指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由此,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首次被提出。

第三个讲“路”。中国人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要快速修高速。在中国,“路”还不是一般的路,是道路,“路”只是实现“道”的一种方式。“道”怎么说的呢?《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天的道就是命运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很多条,大家都有份,因为它是开放的、包容的。

通过说文解字,就不难明白,“一带一路”四个字可谓浓缩了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一百七十多年来中国探索找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或曰现代化经验,以及五千年文明智慧,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和连续不断文明三重魅力的综合展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这个中国特色越来越对别的国家产生吸引力,具有世界意义。

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一带一路的关键词是互联互通,这与中医强调“打通任督二脉”的智慧如出一辙。

用爱因斯坦公式表达一带一路:

E=MC2

E: Europe

M: Mutual Connectivity

C2: China multiplies Eurasian Continent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指出: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

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欢迎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

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这些与教科文组织的工作十分契合。迄今,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及UNDP、WHO等专门机构都将“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有关决议。作为首创丝路文明对话的教科文组织,希望也能写进去,实现观念对接、计划对接,让世界更美好。

人人都有思想的权利,也认为自己有思想,但是常常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甚至要把别人皈依成自己的信仰,这可能造成所谓的“文明的冲突”。因此,如何既提出教科文组织的“思想实验室”,又要过滤掉极端思想,实现思想的和谐,就要认真对待好“不同”。

当今世界,虽然进入21世纪,但仍然遭受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思潮的煎熬;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世界怎么啦?我们怎么办?

美国学者日前发表《重返马可波罗世界》的悲观论点,认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正演变为城市国家体系,世界陷入碎片化。

同样的马可波罗,在中国眼中竟然如此不同,那就是丝绸之路的繁荣、美好

传统中国文化儒道释并存,儒家强调“和而不同”,道家强调“阴阳和谐”,佛教强调“众缘和合”,一句话“和合”。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这与中国和合理念十分契合。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今世界之痛,源于“不通”,根子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和”,一带一路实现“合”,因此成为中国的两大核心倡议,成为回答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因此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成就世界大美,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人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如果把教科文组织主张的“思想实验室”比作在白纸上绘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幅画的底色。

在国内“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基础上,通过“一带一路”的“五路”,将中国梦与各国梦融通,成就世界梦,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

中国主张,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携手迈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持久和平的千年梦想

西方有个说法“人类创造了一个沙漠,把它叫做和平。”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也指出,“ 和平是战争中永远继续的休战”。因此,尽管近代有康德《永久和平论》理想,但是西方国际关系始终走不出战争-和平-战争的循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斯沃尔兹写道:“理论家解释了历史学家知道的东西:战争是常态。”承载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摈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零和博弈、以邻为壑的旧思维,开创了致力于实现人类永久和平的新路。

——共同安全的殷切期盼

针对当今世界“你安全了,我不安全”、“我的安全建立在你不安全基础上”的零和博弈现象,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安全观,打造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倡导结伴而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全球伙伴关系,构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安全治理的新架构,推动国际安全秩序朝着更加更正合理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致力于实现人类的普遍安全。

——普遍繁荣的共同目标

中国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主张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WTO推不动国际合作的情形下,不是制造地区间新的壁垒,而是对接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实现硬基础设施、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国际间、跨地区的协调,实现洲际联动、陆海联通,削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的国际体系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不搞封闭排外的小圈子,不打地缘博弈的小算盘,积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内文化、国际体系建设提倡开放平等、包容互鉴的原则,倡导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呼吁维护以世贸组织规则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致力于维护开放包容的国际体系。

——美丽清洁的地球家园

一带一路是绿色之路,十分重视环保问题,致力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主席2015年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计划就是典型的写照。

The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Plan

“Smart Grid + UHV + Clean Energy”

光有“思想实验室”不够,还要有中国哲学家王阳明强调的“知行合一”,通过实践检验思想、产生更切合实际的思想,指导实践。所以,中国国家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前,率先提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在去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就是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一带一路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周易·易辞下》写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改革开放;通:一带一路;久: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就是中国的逻辑,希望通过与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在哈贝马斯、马克思等哲人“交往合理化理论”、“自由人联合体”等思想引领下,变成世界的逻辑。

谢谢聆听!

我在联合国“思想实验室”讲中国逻辑

  • 最新评论
  • 麻辣戈壁的共匪

    挂羊头卖死猪肉的大杂烩。

    屏蔽
  • goldenfalls

    解封网络,实行公民选举,官员公布财产。

    屏蔽
  • goldenfalls

    谈谈共党禁网的逻辑。

    屏蔽
  • ddcheat77

    一锅东拼西凑的大杂烩。

    屏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