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届三中全会只做了这三件事

BBC 2018-02-28 11:10+-

十九届三中全会只做了这三件事

  中共建政以来最早的三中全会今日(北京时间2月28日)闭幕。以往的三中全会都是在当年的9-12月召开,这一次却提前在2月底,距二中全会仅一个月。几天前公布了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其中取消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限制一条格外引人注目。这都增强了人们对这次三中全会的好奇心与关注度。不过从新华社发布的会议公报来看,这次三中全会倒没有什么特别令人惊讶的内容,起码是没有取消任期限制的修宪建议那么耸动。

  按照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三中全会主要做了三件事。

  1、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2、全会通过了拟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公报虽然没有公布名单,但人们普遍相信王岐山榜上有名。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上,王岐山将出任国家副主席应无悬念。

  五年前,习近平和李克强双接班,人们按照先前的江朱体制和胡温体制的说法,称之为习李体制。但人们很快就发现,没有什么习李体制,李克强这个国务院总理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先前的朱镕基和温家宝;倒是政治局常委名列第六的王岐山更重要,俨然习王体制。现在,王岐山将出任国家副主席,必将是中共建政以来权力最大的副主席。我们可以说,自十三届全国人大后,习王体制正式出台。

  3、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目前我们尚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大体可以推测,这个所谓深化改革方案,实际上是不改革方案,是反改革方案,也就是说,是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的。公报写道:"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早在去年1月的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就重提毛泽东在文革期间提出的口号: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后来还把这句话写进了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在去年两会上,王岐山有个讲话,谈到只有"党政分工"没有"党政分开",他说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记得最早提出党政分开的是邓小平。赵紫阳在中共十三大上也明确讲到要"党政分开"。由此可见,现在习王提出的深化改革,相对于邓时代是很大的倒退,和邓时代的改革可谓南辕北辙。

  另外,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估计也会进一步消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权力。事实上,早在5年前习近平上任之初就设立一大堆小组并自任组长,就已经架空了李克强的权力,未来的机构改革只会进一步消弱李克强的权力。

  我们不能不再谈谈中共中央提出的取消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限制的修宪建议。习近平上台5年多,大动作接连不断,但没有一项举措比得上这个取消任期限制的修宪建议,引发如此广泛如此强烈的反对声浪。

  尽管说在一党专制之下,最高领导人是否有任期限制似乎差别不大,但是,这种貌似五十步与一百步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后果却可以有天壤之别。假如中共建政之初就实行任期限制,那么1949年上台的毛泽东,到1959年就该下台了,毛发动大跃进造成大饥荒的惨剧,就可望得到比较及时的纠正;后来发生在1966年的文革也就不可能发生了。这就是说,最高领导人有没有任期限制,并不仅仅涉及中共上层的权力分配,也会对整个国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斯大林毛泽东都是因为无限期个人独裁,才给国家、人民以及给共产党自己、给许许多多共产党大小官员造成极大的灾难。面对这样的独裁体制,大家都束手无策,只能盼等独裁者自然死亡。幸亏当时人们寿命不长,斯大林不到七十四岁就死了,毛去世时也还不到八十三岁。如果换成今天,动辄活九十多岁,最高领导人无限期当政会造成多大的负面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习近平的修宪建议之所以能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对,原因之一是,护宪的立场是比较安全的立场,保守的反对是更安全的反对--你总不能说我赞成原来的宪法条款不赞成改动就是反党反革命、就是妄议中央、就是煽动颠覆吧?习近平以反腐败为名打倒了那么多高官和将领,居然没遭遇到什么有力的抵抗,原因之一是反对者方面缺少一面堂堂正正的旗帜。毕竟,反对反腐败总显得是为腐败分子鸣冤,名不正言不顺,理不直气不壮。可是,反对复辟斯大林、毛泽东式的无限期个人独裁这种说法,就冠冕堂皇、义正词严多了。如果今后党内发生激烈的权力斗争,反对者很可能举起这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