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笼罩伦敦 英国应警惕落恐怖主义圈套

多维 2017-06-19 15:13+-

恐惧笼罩伦敦 英国应警惕落恐怖主义圈套

  伦敦又一次拉响警报:6月19日,一辆货车在北部的一个清真寺附近冲撞人群,导致至少12人死伤。3月22日,一个英国人驾车驶入威斯敏斯特桥上冲撞行人,造成5人死亡、40人受伤。两个月后,曼彻斯特体育场遭遇炸弹恐袭,至少80人死伤。6月3日,三名男子驾车撞向伦敦桥上的行人并持刀袭击路人,8人遇袭身亡。

  恐袭接二连三上演,似乎印证了伦敦市长汗(Sadiq Khan)的观点“恐袭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必会遇到的一部分”。当然,他对恐袭展现出来的带有“漠视”的姿态引发了争议。6月3日的伦敦恐袭后,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就不满称“伦敦市长竟然说‘没有理由感到震惊’”。

  汗的表态的确让部分人感到了不舒服。按照“政治正确”,政府应该对恐怖主义“零容忍”,而不应该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换个角度来看,他的这种表态是有其道理的。

  恐怖主义分子发动恐袭造成的危害不仅仅是人员的伤亡,更重要的是它引发的社会恐慌与焦虑。近年来,不仅仅是英国,包括法国、德国等国家频频遭受恐袭,国家安全或者说如何打击恐怖主义行为成为关键的议题,民众几乎是谈“恐”色变。

  6月8日的英国议会选举,原本有望拿下大选的保守派惨败,很大原因在于接连发生的恐袭打乱了大选的节奏。加之英国首相梅(Theresa May)提出了削减警察数量的政策,让选民认为自己生活在不安全当中,焦虑的选民在危机面前因此乱了方寸,例如,有选民就表示不关心哪个政党在大选中获胜,只希望恐袭不再发生。

  民众的恐慌进一步撕裂社会的团结,仇视情绪滋生。据本次恐袭的目击者描述,凶徒高喊“杀死所有穆斯林”。特朗普的“禁穆令”、英国执意脱欧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安抚民众的不安情绪,但这种“孤立主义”从长远来看无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甚至直接激化国内的矛盾,英国这几次恐袭多是本土人士所为就是证明。

  民众对恐袭的恐慌说明恐怖主义分子的部分目的已经达到。对于任何政府和国家来说,恐袭都不是一件幸事,各国都有必要采取措施强力应对。

  但是恐袭发生后,不论是政府的应对还是媒体的报道,都在“渲染”恐袭,被恐袭这件事情牵着鼻子走,恰恰又让自己落入了恐怖主义分子的圈套。因此,汗认为的要对恐袭“司空见惯”也是让民众不要过于恐慌,否则就真的让恐怖主义分子当成屡试不爽的手段,不断“变本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