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邵峰就韩春雨致信河北科大校长始末

河北日报 2016-10-12 16:39+-

饶毅、邵峰就韩春雨致信河北科大校长始末

韩春雨

  编者按:

  自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论文发表引起关注、5月底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韩春雨实验的可重复争议,不仅科学界议论纷纷,在社会层面也引发了相关讨论,也有不少读者就此事向《知识分子》留言询问。因谨慎起见,《知识分子》未在确定结果出现前再发表相关文章,但始终在关注事件进展。今天,我们刊发饶毅、邵峰就韩春雨研究致信河北科技大学校长始末及信件内容。

  为何公开这封信?在经网络传播和发酵后,韩春雨实验的可重复问题已演变为重大学术争议,是中国科研界令人瞩目的一件大事,可能影响中国学术生态。饶毅、邵峰在多次与校方沟通收效甚微的情况下,选择公开信件,以推动科学共同体认真对待这一中国学术生态节点性事件,确保科学研究成果的严肃性。

  撰文 | 饶毅(《知识分子》主编、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邵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院士)

  2016年9月7日,饶毅和邵峰电子邮件致信河北科技大学校长,没有得到回应。

  9月13日,托校长的同学电话询问,该同学带回的信息是:校长没收到饶毅、邵峰的电子邮件。

  9月14日,饶毅以手机短信询问校长,“孙老师:据说您没有收到我和邵峰9月7号的电子邮件,能否给我们准确的地址,以便我们再寄?”没有回应。

  9月15日饶毅助手电子邮件致信河北科技大学校长,大意:饶毅、邵峰将用挂号信重新寄9月7号电子邮件的信。没有回应。

  9月21日,饶毅、邵峰在相对于电子邮件版本稍有文字修改的纸质信上签字。9月23日该信挂号寄河北科技大学校长,9月25日河北科技大学收发室代收。

  10月10日,国庆后第一个星期一下午3:30,饶毅、邵峰收到9月28日河北科技大学盖章寄出的挂号信。

  饶毅、邵峰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信

  河北科技大学

  校长孙鹤旭

  尊敬的孙校长,

  我们属于今年5月第一批对贵校韩春雨的科研工作给予正面评价的科学工作者行列。我们为中国科学的进步高兴,尤其对目前条件不如我们自己所在单位的科研人员,能取得该成果,更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们的高兴与您以及其他关心中国科学发展的人一样,依据于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初期,鉴于韩春雨的工作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发表在严肃的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且未有同行看出论文有任何明显问题,根据我们自己的学术背景,我们按照国际学术惯例正面肯定了韩春雨的工作。

  后来,陆续有人对韩的该项工作提出质疑,现在看来国际和国内很多实验室都未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虽然也还有极少数人称好像还不能完全说不能重复),给韩本人、河北科大乃至中国生物学研究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且这些质疑一直未得到来自韩春雨及其团队的正面和有说服力的回应。在经网络传播和发酵后,已演变为中国科研界令人瞩目的一件大事,可能影响中国学术生态。

  因此,在进一步实验验证其正确与否之前,各方(包括河北科大)宜谨慎对待韩春雨及其研究成果,不宜给予过高或不必要的支持。河北科大如果真的在近日开学典礼横幅那样热捧韩春雨、继续争取2亿以上经费,恐怕欠合适,建议考虑暂缓,待验证结束后确定。

  鉴于这件事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的严肃性,请允许我们建议河北科大按照国际惯例成立由校内和校外相关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帮助建议委员会成员),认真仔细核实韩春雨的研究成果,如有必要,可安排韩及其团队在委员会成员知晓或在场情况下,重复实验结果,以尽快得出严谨的结论,澄清事实,帮助河北科大,也帮助韩春雨个人和实验室,也许还能有助于我们国家其他单位建立起对重大学术争议的合理解决方法。

  饶毅   邵峰

  2016年9月21日

  河北科技大学给饶毅、邵峰回信的照片

饶毅、邵峰就韩春雨致信河北科大校长始末

  

  • 最新评论
  • 咱老百姓

    一篇文章的审稿人过去是两三人,现在只是一二人而已。所以呢,傻逼外行们不要以为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文章就是真理。至于饶毅,我只能说,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把精力放在研究和期刊发表上头,而不是在网络上哗众取宠,评论这个评论那个。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看到有机可乘便猛顶,发现可能是造假又来表演洗清自己。饶毅最后一定会毁了自己。

    屏蔽
  • 不必当假

    不要迷信“自然”,“科学”这些名气挺响,包含一切的杂志。大而无当。它们的审评水平比不上顶尖的专业杂志。

    屏蔽
  • Next

    饶也是个投机者。号称是科学家,却没见搞科研,整天到处搞些虚东西,搞成社会名人。每年诺获前后他最忙,倒不是得奖,而是成了诺奖评论家。

    屏蔽
  • 老印

    饶毅先生在第一时间推荐韩副教授应该得到称道。年轻人勇于创新需要扶持。那些所谓砖家霸占着科研资源和话语权。他们浪费纳税人的钱远不止两亿,对这个创造性的研究这些庸人恼羞成怒,道貌岸然地以正义的姿态出现。实在让人耻笑。支持饶毅

    屏蔽
  • xjgg

    同意老印: 1. 高级别期刊拒发率很高,很多人不敢投稿; 2. 多数文章是为写而写:毕业,就业,升职,当然是为真材实料练手过程。

    屏蔽
  • 相当长久

    饶本人也是个投机混混,没任何建树,喜欢穿唐服,带秀锒眼镜,抹头油。

    屏蔽
  • xjgg

    人们在拿不出事实,数据或理论支持时往往用‘惯例’,‘常识’填缝。不严谨。 在饶邵的信里能读出他们想洗清自己,没看到任何可操作专业性建议,只是重复一些质疑人的要求。什么叫‘过高或不必要’?2亿过高,1亿高吗?花点时间估算个合适度才有意义。什么叫‘如有必要’?这正是需要专业建议的地方。 饶邵二位应该有大量发表,能不能琢磨个办法减少这类问题?比如在八股文里加上一股:重复性介绍,没重复实验的发表分量低,关注度也低,作者利益也低;(宣称)有重复实验的发表若是假的,以后打假就容易很多,风险大。或高级别期刊拒发没重复实验设计和结果的文章。

    屏蔽
  • 老印

    这个副教授看面相就不诚实,造假是肯定的,但是能在自然发篇文章说明多少有点真才实学。现在的文章百分只九十九是垃圾,他的这篇有很多人重复,也说明可能是个研究的方向,韩副教授至少有创造性?那些所谓的写联名信的砖家自己提不出新理论跟在付教授后面重复应该感到羞愧,有本事自己发一篇,假的也行

    屏蔽
  • 金相

    国际学术惯例, 多少例才能算是惯例? 重大学术争议的合理解决方法,不是很简单吗:用自己的学术研究,肯定或者否定不可以吗。 “厚爱”是什么意思,在饶邵的信里,读不出什么“爱”。

    屏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