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 Space X就干翻了中美俄?

观察者网 2015-12-23 16:27+-

一夜之间 Space X就干翻了中美俄?

  12月22日,朋友圈里发生被一条新闻刷了屏,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美国东部时间12月21日20:29(北京时间22日上午9:29),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成功发射“猎鹰9号”(Falcon9)火箭,并在升空后10分钟成功完成第一级火箭回收任务。

  这个了不得的新闻似乎极大地刺激了一些人的肾上腺素,连带着新闻标题都耸动起来:

  看看这些标题,“颠覆航天业”、“史诗般的胜利”,甚至还有“干翻美俄中”等等——字里行间,马斯克和他领导的Space X似乎一夜之间K.O.了中美俄三大国的所有航天机构,把他们几十年的成就统统踩在了脚下,实在让人怀疑他们会不会把读者吓得要去吃个茶叶蛋压压惊。

  这些报道的内容也和他们的标题一样惊人,诸如:“这创造了历史……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回收轨道运载火箭,如果人类能掌握火箭回收与重复使用技术,未来航天发射的成本有望大大降低。”

  “他们通常一次发射报价为5400万美元,火箭的制造成本为1600万美元,如果火箭能够重复使用,那么一次发射的燃料费仅需20万美元。”

  嗯,也有稍微靠谱一点的:“这是人类第一个可实现一级火箭垂直回收的轨道飞行器。一级火箭的回收将大幅降低发射费用。”从这些新闻中,你似乎可以看到一个私人航天公司正如一轮朝阳般升起,中美俄等国的官方航天机构应该挖个地洞钻进去。不过先等等,这事好像上个月也来过一次。

  就是这个了,当时同样引发了媒体的亢奋和铺天盖地的报道。当然,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比上面提到的Blue Origin的New Shepard火箭更加复杂——简而言之,更高更快更大,双方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以至于在“猎鹰9号”火箭成功回收后,Blue Origin创始人、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给马斯克发的一封贺电引发网友群嘲,仅仅是因为他欢迎后者加入“已实现成功回收火箭”的豪华午餐。

  当然,讨论贝佐斯和马斯克谁更牛逼并不是今天的主题。今天的问题是,SpaceX和“猎鹰9号”究竟有多牛逼?

  SpaceX究竟牛不牛?

  SpaceX的这事情的还得从私人航天事业的起步说起。国内媒体虽然把SpaceX捧得很高,“干翻美俄中”,但是SpaceX实际上,美国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它万万不敢得罪的角色,甚至有人把SpaceX戏称为NASA的干儿子,因为它的技术大都来源于NASA的让渡,它的大部分合同同样来自NASA的赐予。

  冷战时期,美国的航天计划军用色彩深厚,航天计划往往都带有军事上的需求,同时兼顾军事和商业这种“大而全”的需求,增加了航天器设计的复杂性,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设计问题——一个重要的分系统或关键零部件失灵,就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最典型的受害者就是航天飞机,复杂的设计引发的保养困难和安全隐患导致它不得不提前退休。

  90年代,美国航空航天业发生重大整合,联合发射联盟(ULA、波音和洛马组成的联合企业)的垄断程度大大加强,甚至一度成为NASA的唯一发射商。垄断巨头自然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上变得更加挑剔,喜欢高价的国防大单,看不上小小的商业发射,甚至连发动机的生产也不上心,这直接导致美国至今还被俄罗斯的RD-180发动机卡着脖子。要知道,RD-180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中,美国的普惠公司也出了大力的。

  所以,为了抑制ULA的漫天要价,NASA决定给它们培养一个对手,因此给向SpaceX转移了大量成熟技术。成熟的,另一种说法也可以是“过时”的。“猎鹰9号”使用的“梅林”(Merlin 1D) 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性能虽然在媒体上被吹得很先进。但实际离现代商业发射高端水平还有点距离,主要胜在便宜够用。

  白菜价——这个一度令中国人自豪的词汇在这里被SpaceX夺了去,它开出的发射价格已经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据称单次发射仅要5400万美元——中国的白菜价也在6000万美元以上,ULA的发射单价更是高达数亿美元(《航空周刊》,2011)。实际上蓝星上尚未出现任何一家可以和它竞争的企业,这是它能够扫到大量商业订单的原因。

  那是不是说明私人航天企业效率更高?恐怕不然,毕竟它是站在NASA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起来的。实际上,SpaceX所依赖的技术都是老巨头们花费大量资金,甚至是美国人民的税金研发出来的。而那些真正的核心技术NASA是不会转让给SpeceX的,毕竟NASA还有个亲儿子洛克达因,而NASA发射深空探测器还是要使用ULA的大型火箭。

  所以,SpaceX的优势并不在于它的产品有多先进,而在于控制成本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甚至个别细节上还能有所突破。为做到这一点SpaceX也付出了代价:就在今年4月,SpaceX距离火箭成功软着陆只差一点点距离,但仍然发生偏差,导致回收失败;今年6月,SpaceX再一次在发射中发生了火箭爆炸事故。这也许也是SpaceX这次突然把回收地点改回陆地的原因——陆地回收大大简单于海面回收,SpaceX承受不起再一次失败了。

  SpaceX另一个重要的优势则是它的老板马斯克(Elon Musk),看看他所涉及的领域——汽车、航天、太阳能、能源储备、卫星,甚至还准备搞45分钟跨越美国的超级高铁。这些牛逼到不行的点子使得这位明星般人物的曝光率大大增强,大众关注度也水涨船高。

  实际上,世界上类似SpaceX的公司并不少,一如前文提到的Blue Origin。只是对于媒体和大众来说,这些都不比不上马斯克明星的光环。

  “猎鹰9号”究竟牛不牛?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SpaceX最大的优势在于白菜价,那么研究可重复使用火箭的根本性目的也就很明确了,那就是——省钱!省钱!省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那么此次成功,真的说明SpaceX已经走在省钱的阳关大道上了?恐怕不然。此次仅仅实现一级火箭的垂直回收,和回收轨道运载火箭并不是一个相同的概念(甚至颇有些国人认为火箭回收就是可整只火箭射出去,再整只收回来再用,更是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

  不错,回收一级火箭固然可以省下一部分制造成本(不管正确与否,回顾一下那些新闻报道——“一次发射的燃料费仅需20万美元”)。但是为了实现火箭回收,必然要担负额外的燃料重量和增加相应的额外结构,这导致火箭成本和燃料成本的上升,更不用提火箭燃料的每次加注本身就是一种高难度,高成本的行为;前述行为又导致火箭整体质量增加,成为火箭发射的额外负担。过高的死重,又将引起运载能力的下降,从而带来经济性上的损失。近地轨道上这种损失或许可以接受,放到高轨道上?就呵呵吧。

  其次,虽然燃料成本在火箭成本中占比不高,但是发动机呢?火箭发动机完全不同于航空发动机,目前的运载火箭发动机都是一次性用品。人类只有在航天飞机的发动机上实现了部分重复使用。航天飞机的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轨道器上的主发动机可重复使用50次,固体助推火箭可重复使用20次(《国际太空》,2015年3期)。但航天飞机的轨道器在每次飞行后,要经过几个月的维修并耗费大量资金,因此并没有实现使用成本的降低,这一问题同样是“猎鹰9号”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何况,可重复使用火箭需要解决的何止是一个发动机问题,箭体的结构寿命是否能够继续支持使用?一二级的分离机构是否被破坏?外部结构是否被烧蚀影响?相关零部件是否需要更换?即使以上这些统统不是问题,可以实现重复使用,但是为得出以上结论而花去的检测费用,恐怕也不小。

  所以,归根结底,研究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省钱,但是究竟是否能够成功省钱,能省多少钱,这一切目前统统不得而知。而重复使用以节省成本这一设想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一个失败的例子就在眼前——航天飞机。航天飞机被认为是美国航天史上一次错误的尝试,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并没有给美国政府降低多少运算,算上其巨大的维护成本,航天飞机发射比火箭发射更贵。“猎鹰9号”是否会重复航天飞机的老路也不得而知。

  降低航天成本是大势所趋,尤其对于小载荷、中低轨道航天器而言。这也是各国目前研发的重点——国内也有长征6号发射、含能结构的研究等尝试,spaceX的可回收火箭算是另一种低成本之路的尝试。目前各国谁也不知道究竟哪种技术路径才是正确的未来方向,大家都在试错之中,至于届时鹿死谁手,还是拭目以待吧。

  • 最新评论
  • hhhjjj

    中国喜剧那臭狗屎傻逼咋不敢放屁了?

    屏蔽
  • iPhone3G

    本文作者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除了没有提航天飞机的实际使用远没有达到设计目标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人货兼用的有翼轨道器。猎鹰火箭并没有犯这个错误。 SpaceX当然离不开NASA和纳税人的支持。除了技术资金商业支持,SpaceX还得以省去承担很多巨额费用。比方说,没有NASA提供的发射场,SpaceX恐怕什么都干不了。自己花钱花时间建发射场?门都没有!搞正经的航天,没有国家支持是不可能的,某种意义上讲,SpaceX就像个公私合营的企业。 据说各国对下一代运载火箭做计划都在看SpaceX的可复用的效果如何。如果成功,那各国都会跟进。如果不成,那就像航天飞机一样,大家都不搞了。

    屏蔽
  • 当局者迷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作者好一副酸溜溜的嘴脸。羡慕嫉妒恨吧!

    屏蔽
  • apache2000

    茶叶蛋很土,吃茶叶蛋使人阳萎, 不知为何有一些地区的人特别钟爱茶叶蛋.

    屏蔽
  • 鄙视五毛

    楼下阿扯蛋同志看文章不够认真,说的明明白白,NASA为了打破发射联盟的垄断,刻意扶持SpaceX这个干儿子。SpaceX的报价是每次发射5400万美元,比中国的六千万美元还要低,而发射联盟的垄断价格是数亿美元。NASA这么做是不是替美国纳税人省了钱?若是NASA不扶持SpaceX,你特妈五毛狗又有话说了:NASA花天价给发射联盟,这当中是不是有利益输送?滚!

    屏蔽
  • achedan

    K,米国资本家集团够流氓的了,米国政府用N亿万米远的钱堆起来的技术和经验就这么免费地到了私人手里,然后成了炫耀私人资本厉害的例子,忽悠了米国佬还想忽悠全世界其它国家的人民。这明显的巨大利益输送经过米国人民同意没有?

    屏蔽
  • iPhone3G

    当年航天飞机的两枚可回收的固体助推其实有点像猎鹰火箭的一级回收,但是简单粗暴有效可靠。回收人货兼用有翼的飞行器才是个大头,导致了过高的复杂性,天文数字的发射和维护费用,以及降低了的可靠性。猎鹰火箭至少没有犯这个错误,所以降低开销的目的更有希望达到。不过为了保证旧火箭和旧发动机的可靠性,有可能还是需要付出巨额费用,尤其考虑到猎鹰火箭本身的造价比较低,得不偿失的可能性不小。

    屏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