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整版刊文 意借德暗批日本罪行

多维 2012-08-15 00:05+-

  被称为“终战纪念日”的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日子。值此特殊敏感时间点,中共党报整版刊文盛赞德国反思侵略罪责及直面历史事实,被舆论视作是对日本歪曲历史、至今就南京大屠杀未向中国表达悔意的间接谴责。考虑到中日钓鱼岛争端日益白热化,所以党报此举也易于形成一种有本有源的“历史正常化”氛围。

  中共党报《人民日报》15日于国际版整版刊文,包括《德国:反省历史赢得国际尊重》、《历史教材反思侵略罪责》、《课堂内外还原历史真相》三篇文章,同时辅之以德国各界权威人士的观点。从文章标题不难看出,该报不惜笔墨意在传达的核心思想,就是德国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和客观认识。比照而言,同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最后又先后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打败,日本与德国在历史真相面前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中共喉舌盛赞德国之所以能引起舆论对日本的天然联想,一方面文章刊出恰好与8月15日这一特殊的日子重合,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最为大众化的类比心理。历史教科书问题在日本成为“问题”,在德国却无人质疑,日恩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斯文•扎勒尔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两国应对外界批评的态度不同、两国政治力量介入的密度不同、两国的历史教育的宗旨不同。具体说来,便是日本在战后绑定与美国的同盟,不惜冒着被亚洲孤立的危险,且日本过分强调“爱国主义”和“健康的民族主义”。

  事实上,德国对历史的反思和直面二战罪恶的态度并不限于此。1970年12月,联邦德国时任总理维利•勃兰特访问波兰,在华沙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的“惊人一跪”,赢得了德国与东欧各国关系的和解。1985年在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之际,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明确表态——“5月8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在这一天)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解放出来”。此外,为了彻底消除纳粹思想复活的基础,德国还从国家立法的角度采取了系列措施,以达到消灭为纳粹翻案乃至同情纳粹罪行言行的目的。

  反观日本,直至今日,不仅未曾向受害国表达真诚的歉意,还屡屡通过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以及钓鱼岛等挑战中国底线。日本此类“不知悔改”的作为,不仅让“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中日关系难以平稳向利好的方向过渡,也使得国际社会因教科书、靖国神社等事件的一次次强化感到不安。

  其实,早在“八一五”终战纪念日前一天,《人民日报》就已提前打了预防针。在14日发表的题为《“八一五”不是日本政客耍小聪明的日子》的钟声文章中,该报以强硬姿态表达了对日本政客意欲惨败靖国神社的不满。而针对日本不能直面历史发出的谴责,则早在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公然抛出否定南京大屠杀论调时就已经掀起了一个高潮。

  而在15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当被问到中方就日本国土交通大臣羽田雄一郎和国家公安委员长松原仁参拜靖国神社有何评价时,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延续了一贯的口吻,称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是否能够尊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感情。“日本能否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与亚洲人民携手面向未来,主动权掌握在日本自己手中”。

  针对近日持续升温的钓鱼岛问题,中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一再呈明的“钓鱼岛属于中国固有领土”立场,中共主流媒体的积极跟进等,表达了对钓鱼岛不能侵犯的态度。放大来看,中日之间每每遇到敏感词,便很容易掀起一股民间至官方的情绪波动,就连“终战纪念日”亦不例外。随着纪念日的远去,以及两岸四地保钓活动渐趋平息,这股情绪或将继续进入休眠期,为中日之间下一次的较量积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