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的本色就是“俗”

万维读者网 2003-03-14 09:25+-
从今年初到现在,对于娱乐记者来说最“俗”的一件事,大概就是评论罗大佑了,无论批评还是表扬,大约只要你的行文中提到了这三个字就是一件很俗的事情了,但我还是自我安慰地说,既然大家都是普通人就难以免俗,所以就有些心安理得地来趟趟浑水。


其实起先是表扬这个名叫罗大佑的老同学是一件很俗的事,一个在中国内地影响了一代人成长的歌手,在20多年后才出了第一张正版唱片《无法盗版的青春》,青春的旋律被盗版了那么多,可是青春是无法盗版的,它走了就走了,除了留下几首歌。所以这个老“愤青”2000年在上海的那场演唱会引起了一阵“青春”的骚动,那些和他同龄的老男人们甚至从北京打“飞机的”去上海听他唱“青春”,似乎他们的青春只能在罗大佑的歌声中去寻找,那时这一段成了佳话,很客观地为罗大佑做了一回广告,于是表扬罗大佑就成为一种风气,罗大佑成为一种符号,写满了怀旧和逝去的青春。但表扬多了就逐渐地俗了,当事情变得俗不可耐的时候,与之完全相反的声音就代表了惊喜和新意,所以我们就开始批评罗大佑。

第一次听到有人说罗大佑不行了的时候,这种说法固然是比较新鲜,但我们还是保持怀疑,我们觉得罗大佑是一个青春的神话,所以我们以为他不可能不行了。但“众口铄金”,当人们纷纷开始这种有新意的说法时,当2003年2月18日广州演唱会时,罗大佑摘掉了黑边眼镜开始骂街了。青春偶像开始骂街,真是不可思议,就像我们第一次发现偶像也要吃喝拉撒时的那种巨大失望,所以批评罗大佑也成了一件很俗的事情。

事情就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罗大佑“俗”了。或许罗大佑本身就是俗的,3年间的10场演唱会,就是一场仪式—用来埋葬偶像和青春,让我们看到他的本色,终究是我们对他的要求太高了,我们才会觉得他“俗”。青春是无法盗版的,罗大佑没有这个权力。
(北京现代商报/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