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两国失去了自大的资格

金融时报 2020-07-12 15:26+-

英美两国失去了自大的资格

回忆1980年代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和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加速苏联覆灭的荣光,需要费点劲。那个胜利时刻的画面恍如昨日。那是另一个时代的气息。但费这个劲是值得的。

美国和英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糟糕应对,可部分归结于后冷战时代的得意自满——两国都相信,世界其他国家身上没有什么需要它们学习的东西了。短短几个月内,一种微生物就暴露出英美两国狂妄自大之下的阴暗面。要消除这场疫情对两国形象的破坏,需要的时间可能会长得多。

这件事用图表最容易说明。除了瑞典以外,欧洲大陆国家在5月都成功压平了感染曲线。欧陆国家一直在采取慎重措施,让曲线维持平缓。大多数东亚国家在4月就已做到这一点。

在美国,曲线从未被压平,但半个国家已经放弃了尝试。英国最终在6月压平曲线,此前其病亡率曾达到全球第二(美国位列第七,且排名仍在上升)。英国按照其一贯的做法,用邱吉尔式的演讲来动员公众抗击新冠。事实上,英国已经把谨慎抛到九霄云外,人们涌进了海滩、街头和机场。

建立企业品牌需要多年,但毁掉品牌可能只要一瞬间。美国和英国的国家品牌是数个世纪经营的结果。自信使它们比德国、西班牙、法国、日本和意大利等非英语民主国家更愿意承担风险。但这产生了更糟糕的后果。上文提到的每个非英语民主国家都有关于战败、被占领、革命和失败的鲜活记忆。

国家认同感让美国和英国区别于其他英语民主国家。有效抗击新冠的典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相对年轻的国家,直到最近才勉强摆脱对英国母亲的“文化自卑感”。加拿大的国家形象则与“不是美国”联系在一起。

这3个英语民主国家应对疫情的表现证明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太个人主义、难以遵守社交距离规定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新西兰人和澳大利亚人能戴口罩,美国人和英国人也可以。对英语国家民众的刻板印象从来不包括无视常识这一条。美英两国与其他民主国家的真正区别是过分自信。五百年的简史告诉英美两国人,胜利注定属于他们。这蒙蔽了两国人,让他们看不到世界其他国家是如何带着伤痛和越来越多的嘲讽来看待他们的。

骄兵必败。有什么补救措施呢?正如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一样,国家也可以走出时而发作的过度自信。一些学者将美英过早放松社交距离规定的做法比作未能通过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棉花糖测试。该测试给5岁儿童提供两种选择:一种是现在吃一颗棉花糖,另一种是几分钟后吃两颗棉花糖。大多数儿童选择现在吃一颗糖。后续研究表明,抵御了诱惑的孩子在成年生活中要成功得多。这个结论对我们疫情时期经济的命运也同样适用。

一直遵循指导意见的社会已经回归半正常状态,并且没有引发新一轮感染。疫情再次爆发的地区迅速重新采取封锁措施。在丹麦、德国和其他及早采取封锁措施的国家,孩子们已经重返校园。像台湾这样的地区甚至始终没有关闭学校的必要。英国和美国表现得好像必须在封锁和经济增长之中二选一。事实上,耐心是有奖赏的。公共健康和经济增长是互补的。封锁措施越有效,你就能越自信地重启经济。

这是观察其他国家得出的结论。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呼吁美国学校现在就重新开放。然而他却不愿考虑检测、追踪接触者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好处——所有这些措施都能让更快重启变得更安全。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发出的信号不比这好多少。英国酒吧重新挤满了人。佩戴口罩还未成为惯例。检测仍然昂贵。两国领导人都不能抵御眼前棉花糖的诱惑。我不知道,川普和约翰逊是否无法理解什么是最佳做法,还是他们故意无视了它。反正结果一样糟糕。

美国和英国正在抛弃那些使自己成为别国羡慕对象的传统。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尊重常识。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爱德华•卢斯

  • 最新评论
  • 关查佳

    万维只有经常选择这样有说服力的文章,网站才有生命力。网站过于脸谱化,整天喊滅绝CP,啥用也没有。反而丧失大批中性读者。如今在美华人,来自大陆的占绝大多数,你们越是丑化CP,失去的读者越多,广告只给疯狂剿共派看吗?那还有啥意思啦?

    屏蔽
  • AYA_

    尽管这两个国家被称作自大,但从来都没有刻意追求过这个头衔,而且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头衔。为什么人家不要硬要给人家带这个帽子呢,是不是值得思考?

    屏蔽
  • 浪费时间是可耻的

    作者一位自己自己了解历史呢,呵呵。里跟之前,美国被苏联压制的都快失去信心了,虽然苏联当时是涸泽而渔,聚沙成塔,但外人不知底细,看到的却是如日中天。

    屏蔽
  • g2j2

    港人不信政府、不信中共、不信世卫,靠自己照样防疫抗疫做得很好,不能勾兑。本文还好意思夸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家要查病毒来源,不怕制裁不勾兑。

    屏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