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华

注册日期:2022-03-08
访问总量:121251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文明的發育和生成


发表时间:+-


文明的發育和生成

  ——文明的演進之路——勾兌、混合與超越 

 

在歷史學意義上,各地域人類文明的發育、生成,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勾兌和混合文明,沒有所謂純粹的自源性、純自創的文明。從遠古、中古、近代、現代、當代都如此。文明的發育、生成遵循的規律是:

   一,越是久遠的文明,其勾兌混合傳播的速度越慢、空間範圍(地域範圍)越狹小。原因主要是限於當時的傳播載體和傳播手段原始。人類早期文明文化技術工藝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族群遷徙、畜力、人力運輸工具、征伐戰爭,憑藉的是人類的記憶、口頭傳播。這個時期,技術經驗的傳播不僅範圍有限、速度緩慢,且地域族群特徵還比較明顯,越往後就越是難於清晰辨析哪些是原創性自源性東西。此後,隨着不同地域、族群文化的勾兌混合越來越緊密,相互借鑒啟發進行再創造的次生文化、次生技術、乃至次生觀念和意識形態就越多。以青銅技術的發明傳播為例。青銅時代在古代兩河流域始於前四千年的蘇美爾文明,而後向周圍地區播遷,波及愛琴海地區、現今的俄羅斯南部及蒙古國中部的阿爾泰山脈、然後是印度河流域、中國黃河流域、東南亞地區。最後經過千百年的傳播過程、結合當地特定金屬礦物原料的的混合錘鍊,以及不同地域技術的不斷發揚光大。青銅技術傳播到華夏中原後,可以說是青銅技術發展到鼎盛階段。典型的是三星堆青銅器及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技術和工藝都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再以宗教信仰為例,世界最大的一神教宗教,基督教信仰就是源於猶太教,伊斯蘭教源於猶太教和基督教。這三大宗教都源於中東歐亞大陸結合部,也就是人類走出非洲後的第一站:兩河流域及地中海東部沿岸。文明史上如此這般的故事、案例不勝枚舉。例如,在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教文明、黃河長江流域的華夏儒家文明,都先後形成各自的核心文明區域。印度佛教文化又對華夏儒家文明形成近二千年的影響。最後佛教文化在中華中原鼎盛一時並波及周邊的日本、朝鮮半島,佛教的小乘佛學則在東南亞大放異彩,然而佛教反而在印度式微。

 二,從時間軸上看,距離近、現代及當代越靠近,不同文明之間的傳播的速度越快、空間傳播範圍越廣,受時空的束縛越小。原因一是傳播手段豐富了,文字、書寫工具、書寫材料出現後人類的經驗傳播得以加速,尤其是印刷術發明後,人類知識經驗不僅可以加速傳播還可以儲存、篩選、優化、提升。二是十五世紀後,隨着航海技術的提升,人類迎來大航海時代;之後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汽車火車飛機的發明運用,人類文明進入前所未有的加速軌道;到了二十世紀錄音技術、照相技術、影像電視技術,特別是二十世紀末互聯網技術誕生後,全球知識存儲、傳播手段更加豐富便捷。人類知識、經驗、技術地球村化成為現實。如果地球上不存在人為的技術限制封鎖,文化、觀念、知識、技術傳播就是沒有邊界的。

三,越封閉的文明發育成熟進步提升、從量變質變的速度越慢,反之則越快捷。窄人類的早期階段,由於氣候、地理因素,越是遠離核心和先進文明中心區的其他區域文明發展的質量與速度就越緩慢、滯後。歐亞大陸的交匯處就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人類文明早期融匯的中心。蘇美爾文明、阿卡德文明、亞述文明乃至世界三大一神教宗教發祥地都在這個地方,靠近此地的還有北非的古埃及文明。之後擴展到周圍的古愛琴海文明、古希臘羅馬文明、古波斯文明,再往東至古印度文明、古中華文明。

 

四,現存人類是地球上存在的無數動物物種之一,兼具動物性與人性(人的精神屬性,亦即社會屬性與文化屬性)。人類文明的肇始,始於人性與動物性邊界的劃分,兩者的清晰度越高,則標誌著文明的發育生成水平越高。衡量文明發育程度的標準有六:人身安全度、個體自由度、個體獨立尊嚴度、人格與機會平等度、財產與權利享有度,社會的公平正義度。評價文明高低的標準就是這這六大標準的完善程度。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朝向這六大標準不斷健全完善的歷史潮流曲折邁進的歷史。期間有倒退有挫折有彎路,個別區域、時段甚至有返祖逆行的邪惡,但總體朝向進步升華的規律是不變的。這也就是所謂的「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道理所在。

 

五,在人類文明進入一體化時代後,後發文明在繼承、消化、先進文明後,完全可以發揚光大超越原來的母體文明,創新技術、文化、制度,引領人類文明朝向嶄新的更高層級的世界。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澳洲的成功就是例證。到了這一階段,文明的發展主要因素不再受制於地理、氣候、族群、文化、信仰的嚴重製約,而是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觀念創新為文明高地,以是否合乎人性正義法則、和文明正義法則作社會文化發展的驅動力和衡量文明發展指數的標準。

 

   一部人類文明史,從技術發展的角度觀察,青銅技術,農耕技術、家畜家禽種子馴化技術、遊牧馴養技術、運輸車輛、航海技術、金屬冶煉技術,都是交流借鑑融合、再創造的產物,純粹自源性的發明創造少之又少。從制度、法律、文化等意識形態的角度看,人類各種經驗積累——制度模式、道德規範、宗教信仰、禮儀服飾、法律規章、管理方式、語言文字、文化習俗、習慣,也都毫不例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借鑒的歷史。原因就在於這一切都是由人類自身的生物特點和所處的地理氣候、緯度空間,即生存環境所決定的。

  

第一,人類的身體機能、智力結構、思維方式大同小異,應對外部環境挑戰的方式也是大同小異的,因而其應對生存環境的發明發現也理應是大同小異的。族群的相似度越高其反應的方式越相似。如,人類需要水、食物、空氣、陽光、避寒避熱,必然需要尋找發明創造相應的東西、包括工具技術手段。

 

第二,人類的生存的氣候環境動植物分佈也決定了人類的應對方式是大同小異的。其生存環境的相似度越高,其反應的方式也越相似。生活在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的族群生活方式各不相同,但只要所處氣候帶及環境相似度高其生活方式就越是相近。

 

第三,當人類的知識儲備、技術能力、傳播速度越來越快,人類文明的混合度融合度就越高,進步的就越快。反之,越是拒絕排斥、遠離世界現代主流文明的一體化、現代化的族群,就會越來越落後,直至最後被淘汰出局。如:中世紀政教合一文明(如伊朗、阿富汗、部分阿拉伯世界)、前現代傳統社會(中華文明、朝鮮金家皇權政治、俄羅斯沙俄集權政權、部分非洲部落文化),就是自我孤立的典型國家與族群。


浏览(490)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