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先生

注册日期:2012-11-10
访问总量:918241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还在黑暗中摸索


发表时间:+-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还在黑暗中摸索

看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就主要就是看有没有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理论创新比方法创新更加重要。过去,中国的一位科学家钱学森向以前的总理温家宝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总是搞不出独特的东西来?

独特的东西就是原创的东西。原创的东西就是创新。创新主要指理论创新。就是创造理论。你去看看中国的学术书或学术期刊,你找不到一本书是中国人创造理论的书或一篇创造理论的文章。在所有的中文学术媒体上,从1949年开始到现在,或者说从1840年到现在,只有一篇学术论文是创造了一个理论的。那篇文章就是我本人写的。那篇文章的题目是:语言与国家:建构一个国家形成的政治理论。中国的学术媒体不登我的论文。最后,我的论文经过同行评审登载在海外的华文学术网站《中国:历史与未来》上。

据说,中国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有944千余人。这么庞大的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队伍竟然没有一个人创造过一套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本人原本是南京大学的一个副教授,被南京大学的有些人逼迫辞职,理由是我没有学术成就。我到加拿大来以后,写了3本书,其中两本书创造了一个理论体系。所以,我个人的经历说明,中国的学术界排挤能够创造理论的人,而重赏不会创造理论的人。于是,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界充满进行重复劳动的人。那些人将前人写过的内容重新整理,写成书或文章。有的人平均每年能够出版一本书。但是,鉴于创造理论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出短平快产品往往就是重复劳动。

再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50100年时间,这个学术界可能还是无法创造任何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浏览(2024)
thumb_up(2)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俞先生 回复 天涯月

    在中国的大学里工作压力很大。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占用大量时间。这样,就没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后来,我辞职了,到了社会上了,我不用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了,但是,在社会上,即使你创造了成就,学术界就没有人理你了。所以,你的创造等于白费了。

    到海外来,面临的情况基本类似。无法进入当地学术界,你就是再有能耐,人家也不愿意理你了。最近,我发现,由于我以前早年出版的书还是学术出版社出版的,进入了大学的图书馆,于是,编写百科全书的人找到了我的书,才将我的书的内容非常简单地写到百科全书里去了。想必是编写百科全书的人要找需要的资料找不到,才拼命去找,结果找到了我的书,而我的书的内容恰恰独一无二,结果就采用了我的观点。在那个学术领域内,只有我的理论,其他人搞了几十年也没有创造理论。创造理论不容易。

    屏蔽 举报回复
  • 天涯月

    摸什么索,都在给西方哲学当注脚,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