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拉哈

注册日期:2010-10-14
访问总量:120378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说说深圳赛格大厦的晃动问题


发表时间:+-

赛格大厦是深圳地标建筑之一。各种林立的高楼和新颖的大桥,也是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建筑的高度和桥梁的跨度,以及新型结构的不断突破,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新问题,或者犯一些预想不到的技术错误,在我看来都属正常。而真正不正常的,是找不到真正原因。未来类似的现象肯定还会发生。但只要找到了真正原因,同时不再犯重复错误。那么一切就都是正常的。

首先说说赛格大厦的整体安全性。判断一个结构是否安全,其实是一件蛮简单的事情。以赛格大厦为例,只需检查两件事即可。一是看地基是否稳定,其中,整体倾斜度是地基稳定的最可靠的指标之一。二是看大楼内部有无裂缝,墙皮脱落,悬挂物体坠落,尤其是过去有没有过“咯吱咯吱”的响声。若上述两个现象都未出现。那么大厦的整体结构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再说说赛格大厦晃动的原因。根据我的判断。问题显然是出在了刚度方面。具体说,用钢桶混凝土结构搞高层建筑,隐藏着一个主体立柱的轴向刚度设计偏低的风险。钢桶混凝土看似粗大结识,其实与钢结构相比,刚度很低很柔软。因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只有钢的五分之一左右。

因此,把钢桶混凝土结构的高度极限推到350米的确是有风险的。即便是设计本身已经考虑了整体抗弯刚度。但是与轴向刚度有关的的个别指标,例如轴向自震频率仍然有可能会偏低。这一点即有可能被忽略了,也有可能虽然注意到了,但除了减少楼层的数量之外,又无其他办法。依赖计算机设计的一个不利的方面是,虽然什么数据都可以轻松获得,但是如何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数据,却仍然要依赖于人的经验和直觉。

好的方面是,跟虎门大桥的情况类似,刚度问题一般只会影响大楼的performance,例如晃动让人感到不舒服,实则并无安全之豫。

但是虎门大桥的刚度错误的确是不该犯的。因为美国早已有前车之鉴。当年华盛顿周的他科马(Tacoma)县就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悬索桥晃塌事件。美国工程师们从中所获得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开口单桥板(single deck)的悬锁大桥永不再用,而以闭口双桥板(double-deck)取而代之。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开口单桥板的扭转刚度实在太低。除此之外,在桥板本身的抗弯刚度设计方面,也千万不要太吝啬了。否则我敢肯定,虎门大桥是晃不起来的。


美国华盛顿州Tacoma bridge 的晃动视频:


浏览(6402)
thumb_up(10)
评论(58)
  • 当前共有58条评论
  • 毕汝谐

    实事求是,老嘎不傻。

    屏蔽 举报回复
  • achedanv2 回复 嘎拉哈

    说的极是!很多本来很专业的事情,到了一些国人或前国人嘴里,都成了喷粪的理由,这成了海外傻又坏们如阿牛之流的生物本能,替它们害臊。

    屏蔽 举报回复
  • 嘎拉哈 回复 achedanv2

    【应该有你说的这个成分,但作为专业人士还是应该严肃看待出现的问题。目前赛格业主的处理还是非常谨慎的,值得赞赏。】


    --- 我发现,关于人民的一个最荒诞的说法,是所谓“大事应该让人民知道。”记得朱镕基,温家宝都说过类似的蠢话。而真正的真理是,屁民不能handle truth。


    所以我认为,关于赛格大厦问题,官方的说法完全正确。尤其是扥与中国专家来说,结构动力学属于小菜一碟。对于赛格大厦的震源,他们十有八九早就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例如振频率,阵型,以及震源来自哪里。

    具体数据反正屁民也看不懂。说的越多,越会导致更多的民科胡诌。像特有理这类民科,就属于胡诌型民科。

    屏蔽 举报回复
  • achedanv2 回复 嘎拉哈

    应该有你说的这个成分,但作为专业人士还是应该严肃看待出现的问题。目前赛格业主的处理还是非常谨慎的,值得赞赏。

    屏蔽 举报回复
  • 嘎拉哈 回复 achedanv2

    【但是,符合“规范”要求并不是答案,用户的感觉才是。如果住户觉得位移过大或震动频率过大,这个“规范”的标准是需要更新的。】


    ---- 尤其是媒体时代。一小撮用户的感觉,很容易放大为全国人民的感觉,甚至全世界人民的感觉。如今,世界进入了吃瓜群众瞎掰的时代。大众心理学的副作用远远高于一座大楼的结构安全性。


    中国规范基本上都是跟着美国走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但是中国基础设施的建设的规模太大影响太大。因此,除了用户的舒适度标准之外,大众的社会心理学标准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achedanv2 回复 嘎拉哈

    老嘎奇思妙想,不错!

    今天的新闻说,赛格大厦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安全、位移在“规范”范围内。这至少可以排除:结构没问题;阻尼器不需要。但是,符合“规范”要求并不是答案,用户的感觉才是。如果住户觉得位移过大或震动频率过大,这个“规范”的标准是需要更新的。同时,也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善用户体验。事至如此,结构工程师们处理起来就有简单得多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嘎拉哈 回复 嘎拉哈

    【只要在楼顶安装一扇“大门。”并用电机来控制大门的开与关。在楼顶顺风运动时打开大门。在逆风运动是关闭大门。】


    --- 大门太笨重。百叶窗如何?

    屏蔽 举报回复
  • 嘎拉哈 回复 灰机

    安装风阻尼器,比不安装要好一点。但对阻尼器的效果也不宜过于神话。对于风来说,被动阻尼效果其实是很有限的。被动阻尼器的威力主要是真对大地震。例如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破坏和防止结构的倒塌。

    主动阻尼因为成本过高而难以推广。减低风引起的大楼晃动的更事半功倍的办法,是智能阻尼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得到大力推广。如今电路板,芯片,电机的的造价已经接近白菜价了。

    人们可以电动车方面学到很多经验。例如,只要在楼顶安装一扇“大门。”并用电机来控制大门的开与关。在楼顶顺风运动时打开大门。在逆风运动是关闭大门。

    屏蔽 举报回复
  • 灰机

    赛格大厦的晃动规律没有人披露,是左右晃还是上下跳都没有权威数据。按说弄个地质仪就可以观察到是哪类晃动。台北101大楼有风阻尼器的情况下还有过0.5米以上振幅的记录。赛格没有风阻尼器,无法吸收风压引起的变形能。如果是地基问题引起的上下震动,风阻尼器也帮不上忙。

    屏蔽 举报回复
  • 嘎拉哈 回复 achedanv2

    【回到赛格大厦的问题。从媒体透露的情况看,该大楼的上下震动隔三差五地发生在中午1:00 -2:00之间。另外,深圳近些年出现了严重的干旱。这与大楼的震动是什么关系呢?】


    ---- 关键是我们没有第一手资料。例如,振动的频率,方向,属于哪种震型?是刚体振动为主还是以弹性振动为主?

    与吃瓜群众的瞎掰瞎被,您的猜测更make sense。例如您对钢桶内部混凝土的腐蚀松动的猜测,在我看来都是合理质疑。

    如果让我亲自体验一下,我基本上能确认原因。例如,假如大楼的运动是刚体运动,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地基的原因。想象地基由于个种挖空原因,成为了一个下空的弹性大平板,就会发生大楼的刚体型上下振动。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