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狱博

注册日期:2016-06-19
访问总量:69076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赵紫阳背后捅了胡耀邦一刀.....


发表时间:+-

1987年11月,中共13大闭幕,赵紫阳正式成为中共总书记、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还兼管国务院总理的事务,据一人之下,十亿人之上。在酒会上,赵紫阳身着双排扣西装,带领一众常委春风得意,趾高气扬,与中外记者见面,一副胜利者的骄横姿态,向外界宣布胡赵体制彻底结束,赵紫阳时代开始。

中共十三大常委七人临时变五人的内幕|多维新闻网|中国

中共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中)、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集体会见中外记者,首次亮相(图源:香港成报)

关于胡耀邦和赵紫阳不睦的传言,在80年代不是新闻。87年1月,胡耀邦被迫辞职通常被指为中共元老所为,赵紫阳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被人有意淡化、掩盖,甚至把赵紫阳和胡耀邦绑扎在一起,好像两人的关系融洽、政治上毫无间隙。。。这其实是一个对历史的篡改。

早在1984年5月26日,赵紫阳给邓小平专门写过一封信,同时抄送陈云,胡耀邦一直被蒙在鼓里,此信事实上打响了推倒胡耀邦的第一枪,也是打向胡耀邦背后的最为致命的一枪。内容长达3500多字,赵在信中就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班子调整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明确指出:“中央主要领导人思想落伍、态度顽固,不能保证和贯彻小平同志的伟大战略……建议您(指的是邓小平)和陈云同志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解决这一复杂的问题。”很明显,赵紫阳要求邓小平、陈云解决“中央主要领导”胡耀邦。

1987年1月10日-15日,中共连续六天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和生活会,在会上赵紫阳第一个讲话,他提出胡耀邦的两点罪状:一是破坏集体领导体制,随意干涉国务院经济工作;二是反对自由化不力。这时候,陈云建议薄一波宣读,赵紫阳给邓小平和他的那封来信,这封信直到这个时候,胡耀邦才第一次知道,身为执政党总书记的胡耀邦,茫然四顾。

1987年1月28日,赵紫阳在中共中央打招呼会上做了如下的讲话:“党中央早在一九八四年就觉察胡耀邦不行,想要去掉他,但是,考虑到十二大召开不久,过早解决这个问题对于稳定大局有影响,所以预备在十三大解决,显得更加自然些,这次学生闹事,胡耀邦看到自己造成的恶果,痛哭流涕的提出辞职,在京的政治局委员认为现在这种情况下再让胡耀邦解决这些问题已经不适当了,于是,就必须提早的让他下来。”(全文引自《情况反映》8701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赵紫阳同志向在京有关部委负责人打招呼讲话传达要点通知》)

胡耀邦的秘书吴江在《十年的路》中写道:【胡耀邦突然辞职下台,赵紫阳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赵紫阳既上书责怪胡耀邦过多干预国务院事务于前(这就是“破坏集体领导原则”罪名的由来),又指责胡耀邦反自由化不力于后。这就是把两个严重的罪名加在胡耀邦头上。】然而,赵紫阳未深思“唇亡齿寒,胡倒赵孤”的道理,在当时那种形势下他竟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和确有的历史教训。因此,事实是,赵紫阳要求“解决胡耀邦的问题”,恰恰为别人“解决赵紫阳的问题”创造了条件。】

对此,赵紫阳的小班子非常忌讳,企图以【我党的体制问题】来掩盖赵紫阳在胡耀邦下台问题上的不光彩的表现。

据赵紫阳自己的说法,在“民主生活会”上,大家都批评胡耀邦。他当然也得批评。他讲了胡为人宽厚,可以吵架不记仇,好共事。但也有弱点,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一鸣惊人,不受组织约束。“现在老人还在你就这样,将来气候变了你的权威更高了,可能成为大问题。人再好,也会发生变化。斯大林、毛泽东这么伟大的人物,也出了问题。我过去也想过,虽然我们现在合作得很好,将来到了这种情况能否合作好,就很难说了。早在1984年我给小平写过一封这样的信。”赵紫阳说,在“生活会”上的发言中,我没有说信的内容。有可能别人理解我当时发言的内容就是信的内容。。。

这就是说赵紫阳自己承认:确实给邓、陈写过信,背着胡耀邦讲了胡耀邦的坏话。

在这件事上,任仲夷倒是说了公道话。他说:“吴江说赵紫阳告胡耀邦的状。赵紫阳说这封信没有提到胡耀邦。他们两人各有各的理。我的看法是,这封信即使没有写胡耀邦,也说明他们两人不是很团结的。你写这么一封信,讲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这么重大的问题,作为总理,你为什么不同总书记探讨?为什么不以你们两人的名义向邓提建议?如果两个人取得共识后再向邓建议不是效果更好吗?为什么不两人联合写信?两人联合写信不是更有力吗?据我的经验,胡耀邦是可以交心的人。可你写信在胡耀邦那里连招乎也没有打。在批胡耀邦的生活会上薄一波讲出这件事胡耀邦才知道,当时他吃了一惊。党政一把手要团结无间。一方就重大问题写信不让另一方知道说明“有间”,有一条缝。上有一条缝,下就会有一条沟。”

任仲夷的这番话,就比较客观了。赵这个【小动作】本身就是对胡耀邦背后捅了一刀,是从个人目的出发的可耻行为。

如果说任仲夷对赵的评价还很客气的话,那么邓力群对胡和赵的评价就更加一针见血。邓力群在自述中说:【胡耀邦和赵紫阳来比较,确实是根本不同的……胡耀邦不搞阴谋,光明磊落;观点不同,他就讲出来,讲出来也是指名道姓。他把事情说清楚了,他也就烟消云散了。尽管后来又有反复,但他不积怨,有话讲在当面,讲清楚了,就没事了。而赵紫阳却搞阴谋,他整了你,你还不知道他在整你。……】

邓的这番话画龙点睛地把胡和赵的政治品质表述的清清楚楚,也更能够解释为什么赵紫阳在文革前、文革中和文革后都曾经是【积极分子】。赵紫阳从根子上说,是一个老奸巨猾、精于算计的政客,他总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行为的唯一标准的,无论是在毛时代还是邓时代,他都是一个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搞阴谋的人。只是在1989年他利令智昏,打错了算盘,才输的丢了自己的裤子。把他美化成【改革派】、【开明派】、【良心人物】、【坚持政治道义】。。。等等,是【和尚不够秃子来充数】。


浏览(1985)
thumb_up(12)
评论(2)
  • 当前共有2条评论
  • 广东人. 回复 广东人.

    抱歉,发错了地方,应是先一喝博文。请删除!

    屏蔽 举报回复
  • 广东人.
    “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制度可以由两个维度而确定,第一个维度为统治者的数量,以此可以分为“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或全体)统治”;第二个维度为国家机器的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为全体服务”和“为部分人服务”。

    将两种维度映射起来就形成了六种政体的国家:

    君主制(一人统治为全体服务)国家;僭主制(一人统治为部分服务)国家;贵族制(少数统治为全体服务)国家;寡头制(少数统治为部分服务)国家;民主制(多数人统治为全体服务)国家;平民制(多数人统治为部分服务)国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将以上六种国家中的1、3、5三种即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种制度三体合一,形成的制度是共和制,这种制度是最优秀的制度。 具体的运作方式是依靠分封制度来形成的:即国王保护整个国家的土地,作为回报贵族需要向国王上贡;贵族保护民众的土地,作为回报,民众需要缴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情做,互相依存又互不干涉。这就是早期的共和制的由来。

    共和制既可以保证公民的民主与积极性,又可以防止平民针对少数人的暴政。” ----维基百科

    “民主制”,或者说近乎大民主的政体,在希腊亦进行过实验,大多伦落为暴民政治,没有成功的例子。贵族制,用现代的语言,也就是说精英统治,古时有罗马,现代有更多国家经过几百年实践。古代贵族为世袭,权力传承稳定,但不一定最优秀。现代讲选举,更公平,但是不一定优秀和稳定,还要看选民的水准。

    欧美摆脱封建制不到两三百年,或者说从封建制短时间进入共和制。类似的,日本也是从封建制转型成君主共和制。其中关键是,封建制与共和的相似相关性。封建诸侯是有领地管辖权的,在国内政治上有发言权。

    反观中国,从春秋战国封建制转型为两千年的中央帝国,民主共和传统尽失。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