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樸歸真

注册日期:2018-12-04
访问总量:287465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人在旅途-第二故乡新加坡(一)


发表时间:+-

(一) 

离开十五年又回新加坡。是一种亲切,也有一点陌生。

1578440013135195.jpg

照片摄于新加坡CBD金融中心区。后面是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渣打银行,大华银行等。   

CBD区,地铁站,中午的小贩中心(食阁中心)还是挤满那些匆匆午休的上班一族。

站在第一次去摩根大通银行(那时候是Chase Manhattan Bank)上班的莱弗士坊金融区(Raffles Place) ,仿佛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街景没有变,周围还是那些穿戴齐整的上班族。但那些人里,谁知道有一二个可能就是三十年前朋友,同事的下一代。


1578438249580297.jpg

(二)

每天利用中午一个小时的时间,约朋友,同事吃饭,在一起聊一些八卦,商场里吹吹冷气。然后打足精神再回办公室继续下午的拼搏,直到太阳落山,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私人夜校做补习老师,家里只是一个睡觉休息的地方。 

时光流逝,三十年后的今天,太太与我站在她们中间,变成了一对快乐的银发旅行者,二个路人。用相机追逐年轻时在这里打拚留下的踪迹。


1578494899813991.jpeg

(三)

新加坡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为公民和永久居民提供国家管控的公寓房。让大多数年轻人很容易购买人生的第一套房子。百分之八十的新加坡人在这样的公寓里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在新加坡,普通上班一族利用自己的公积金储蓄,非常容易拥有一套自己的政府公寓。

这样的政策也让新来的移民以最快的时间在新加坡安居乐业,落地生根。

照片摄余笔者三十年前在新加坡拥有的公寓房。今天看来,四十多年左右的老公寓周围环境依然整洁,管理得当。比起笔者在上海二十年房龄的公寓,毫不逊色。


1578438396718391.jpeg1578438446757434.jpeg1578438482495396.jpeg

(四)

三十年来,新加坡人的平均薪资物价翻了一倍;新加坡雇菲佣的钱贵了一倍;但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下,新加坡的房价却涨得不多。

笔者的不少朋友,虽然这么多年来,都有小屋换大屋,买房投资,但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与上海,多伦多相比,相差太远。

(五)
没有天然资源,人口红利,以李光耀先生创建的新加坡政府管理团队遵循英国的精英管理理念,但又融合华人极其现实的“学而优则仕”准则,不养懒汉,赌鬼,瘾君子。在医护和养老方面,完全私有化,政府负担最小的医护,养老公共福利。更没有提供低收入,失业金,伤残金,为底层公民提供最低收入保障。

1578438676403123.jpeg

(六)

没有国家医护,没有退休金,新加坡养老不容易。六,七十岁的打工一族到处都是。与中国一线城市比,新加坡婴儿潮一代的幸福指数不高。但与相同制度的香港比较,由于没有天价的房贷压力,普遍人更容易在当地生活。

高效廉政制度为新加坡带来了快速发展,也为国民创造了财富。几十年来,除了日本,小小的弹丸之地成了亚洲最富有,最安全的国家。科技,人才聚集。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精密制造业,集于一身。

 

1578438772314800.jpeg1578438800636660.jpeg








(七)
政府治理可圈可点,以危机意识管理通胀,国民福利和房价。精英廉政制度下,普通民众生活压力大。除了做生意创业成功,大多数人一生暴富机会几乎为零,只能以买彩票,拜菩萨来祈求发财,咸鱼翻身。

 

1578438953156993.jpg

(八)

受儒家,佛教中华文化长期影响的新加坡人,在廉政勤勉,大家长制的管理下,大多数努力为生计,信天服命,安居乐业。

勤奋守礼的华人中庸文化与专制精英主义的和谐结合,制造了海外华人另一种成功的治国模式。

这种制度,敦优敦劣,除了新加坡人,外人实难评价。

1578438991985385.jpeg

(九)

祝愿新加坡-我的第二故乡,国运昌盛,国泰民安。让这座海外华人精英治国样板的城市国家,在马六甲海岸边成为百年屹立不倒的一颗明珠!

2019.11.7 于新加坡

2020.1.7 整理于多伦多


浏览(1684)
thumb_up(11)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