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

注册日期:2012-03-15
访问总量:71812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人心底的空洞是怎样产生的?


发表时间:+-

世人皆知人心里有个无底的空洞,我们在世间的一切追求,金钱,美色,名誉,地位,等等,无不是为了填补这个空洞。耶稣说,一切都是枉然,唯有神才能填满。而佛说,万物皆空,放弃挣扎吧,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那么这个无底的空洞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样产生的?   

这个无底的空洞通常被说成是人的欲望,但显然这个欲望和动物基于生存需要的欲望有所不同。动物的欲望通常都能比较容易地满足,比如,狮子在吃饱了之后就会满足地睡觉晒太阳,而不会积攒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食物;在发情期交配生育过后也就结束了,而不会发明美容霜和威而钢,让爱情地久天长;更不会建立一个帝国,自己做始皇帝,传之二世,三世,而至万世。到底是什么让人的欲望没有了界限,变成了一个无底洞?简单的回答是因为人具有了无限的想象力。

从古人类学的研究来看,现代智人(Homo sapiens),产生于三十万年前。在此之前约一百五十万年,直立人(Homo erectus)已经学会了直立行走和用手制造工具,并且已经遍布全球。在直立人和现代智人之间至少还存在过其他三种人类,他们分别是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登尼索哇人。这些不同人类之间的差别只有脑容量和DNA的差别。解剖上和我们现代人完全相同的智人在七万年前开始存在。分子人类学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始祖夏娃十七万年前生活在非洲东部,而亚当七万年前生活在非洲西部。当第一次看到这样大的时间差距时让人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人类的母系和父系不是同时产生的。其实这种现象是研究方法造成的。母系的遗传分析是基于线粒体DNA的分析,线粒体是细胞核外的一个细胞器,它只由母亲传递给子女。线粒体负责细胞内能量的转化和制造, 他的DNA很小,遗传分析会比较粗躁。而父系的遗传分析是基于Y染色体DNA分析,Y染色体只由父亲传给儿子,由于Y染色体DNA要大很多,所以基于它的分析要精确很多。更重要的是Y染色体上数量众多的基因影响人体更多的方面。有意思的是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分布和Y染色体DNA有很好的平行关系,人类的语言也被认为产生于七万年前。

语言的诞生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迷,各种的假说都没有实证,相关的发展也没有直接的历史痕迹。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它仍然是进化论中的难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七万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让人脑有了语言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指简单的听说能力,听说能力可能很早在直立人到现代人的过渡中就已具备了,尼安德特人和登尼索哇人都具有听说的能力。而生成语言的能力,也就是造句的能力,只有我们现代智人才具备。心理学家将此称为人类进化史上的意识革命。有了生成语言的能力,人脑就产生了许多合乎语法,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东西,这就是想象力。

另一点我认为比较肯定的是人类之爱可能在语言的诞生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之爱和其他动物基于本能的爱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交流。因直立行走而导致的对面的性和胸前哺乳为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没有怀抱里胸前哺乳,很难想象人怎样发现和利用儿童的语言发展窗口期。人只有在0-3岁听到的声音才能发展成语言,而这一段时间正好是哺乳期,也是人免疫系统建立的时期。三岁之后,人的运动能力和免疫系统都可以支持儿童和更广的人群交流,这正是语法形成的开始。语言学家认为不同言语的交汇是促成语法形成的直接原因,当说不同话语的人在一起试图交流时,语法就随之产生了。所以语法是人脑的功能,也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所以,造成人心底的空洞产生于七万年前,当人脑具有了语法功能,可以随心所欲地产生句子的时候,人心底的空洞就随之产生了。这在圣经上就是人吃了智慧果,可以分辨善恶。圣经上说人于是被赶出了伊甸园。在进化论也发现人类的确在五万五千年就离开非洲,开始了遍布全球各地的大迁徙。 

在个体发育上,意识革命的这一时期对应于一个人的3 - 6岁。俗话中的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确有其发育学基础。人三岁之前对应于意识革命之前,对应于猿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登尼索哇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主要是生理发展和满足生理需求,可以学说别人教的单词和句子,容易幸福满足。三岁是说“不”期的开始,经过3 - 6岁的意识形成期,语言和思维才能形成,才能变成一个现代智人,所以儿童到七岁的发育可以看到成人的影子。

语言和思维形成后,人可以自由地产生他想表达的任何思想,由于早期实际生活经历不足,所以发达的思维就形成了超越现实的童话和神话,也形成了人对于美的追求。美就是完备(perfection),是人将现实经过意识加工,达到内心愉悦的一种状态。所以美是现实的超越和补充。在考古学上,这时候人类由粗石器进入了细石器时代,也制做了最早的项链和最早的洞穴壁画。人对于完美的追求从此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反过来,完美意识加强了人对于现实不完美感觉的痛苦,死亡变成了一种不可知的恐惧。我想这就是圣经上所说的吃智慧果的代价是死亡。但这里和圣经不同的是,人不是因为堕落才有了死亡,而是因为看见了完美才意识到死亡的无限痛苦。所以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是从动物向上帝进化,这正是Harari《人类简史》的中文书名《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所以,人的一生都是在动物和上帝之间,在现实和完美之间,在死亡和永生之间挣扎。两者之间有一个无限巨大的空间。 

【致谢】这篇博文是在读了Harari的《人类简史》一书之后而作,文章的内容和书有关联,但差别更大。读《人类简史》是受老几的推荐,特此感谢。也感谢远方的孤独提醒和讨论死亡的意义。

浏览(4164)
thumb_up(13)
评论(69)
  • 当前共有69条评论
  • 安博 回复 道还

    道还兄这两段非常精彩。“一个人解决了心的问题,向上就要出世,向下就要做事,都能心无旁骛“。解决新的问题的确是首要的,但这个要求也非常高,在人的一生里很少有人能达到。

    我想把这里你和远方的对话专门整理成一篇,方便留底和查阅。

    屏蔽 举报回复
  • 道还 回复 道还

    从形而上往形而下走,也有个一步步的层次问题,不是形而上直接指导科学,经商什么的。一个人解决了心的问题,向上就要出世,向下就要做事,都能心无旁骛。子贡经商,头脑不是从孔子那里来的,心却是,结果比孔子强。孔子如果直接教人经商,子路这样的慷慨朋友,肯定一塌糊涂,带着孔子一起被人嘲笑。有教无类,是从德育入手,至于个人天赋,个人有个人的,去了心的羁绊,磨刀不误砍柴,反而更迅捷。

    民国的科学家很多很厉害,不是逻辑头脑强,吃的营养更丰富,而是心的问题有传统上熏陶,已经解决了。现在的科学家,一边对付科学难题,一边心里搅扰不堪,无枝可依,一边抱怨看不见的天花板,不知自己该如何立足,一边学习如何科学地吃饭喝水睡觉,读篇科普就要改习惯,要应付的问题太多。

    上述的大框架,我的书里已经写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道还 回复 安博

    安博兄,

    路需要一步步走。这里的讨论是一步步向形而上走,涉及【佛家的局限】的问题还在后面。六祖说“自性能生万法”,到了形而上的极致,还需一个转身来驾驭形而下。我们此前讨论讲的是回到自性,从自性转回来,发出来,“生万法”,则是如何影响世界,呵呵,生出新的法则来,这个厉害吧。

    不完全回归的,不能达到自性,只能生出与之相埒的小发明。高科技改变命运,是马斯洛低层需求的改变;哲学改变命运,是中等层次的改变;到了自性,对应的是自我实现,自性的显化,就是立德。立下了,立住了一个叫做德的东西。长城金字塔这样的立功被时间磨掉了,德却还立着,所以立德胜于立功。

    佛家的社会功能其实比道家显得更积极,道化圣贤释化愚,道家放弃普通人,佛家没有,要去救度他们。地藏王菩萨发大愿心,要地狱空了,自己才成佛。世上总有善恶之分,地狱怎会空?但地藏王菩萨就生出了这个法,立下了这个法,总有佛教徒前仆后继。

    屏蔽 举报回复
  • 安博 回复 道还

    “高科技是靠不住的。可以看看《地藏经》第一卷,释家如何说。我在书里写了人之生,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这就是命的由来。但人之去往,与物抛起来时去处就定下来了不同,人有某种程度的能够操之在己的调整权。完全被外物,包括科技驱使的人,与物没有本质不同,放弃了调整权与没有是一样的。但知道其有与得到不同,得到之后能不能善用得善,问题更多“

    道兄和远方的对话感动了我,特别是上面这一段。 我没有读过《地藏经》,但觉得人对于命“有某种程度的能够操之在己的调整权”是对的,实际上人类整个的文明,包括科技,都是在做这样的事情,都在调整人的命。人的意识一觉醒,他就开始背离了上天既定的轨迹,不断地远离既定的死亡。道还兄将人的意识只归于心,将其它的归于外物,我觉得是受了佛家的局限。Harari的《人类简史》和我的这篇博文都是试图说明,人的想象力对于人命运的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一大部分是通过物化来实现的,比如语言和货币的发明,科学的出现等。对于个人来说,这些是外物,但对人类整体来说,这些人造物本事就是心。这些心化物改变了每一个人的命运。

    屏蔽 举报回复
  • 远方的孤独 回复 木秀于林

    闲人老兄的这一面是美妙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远方的孤独 回复 道还

    从你老兄那,学到和感悟都不少。以后还可以回中国化,who knows!

    屏蔽 举报回复
  • 道还 回复 远方的孤独

    远方兄,你这样一个中国好男人,去什么中国化,呵呵。

    屏蔽 举报回复
  • 木秀于林 回复 远方的孤独

    哈哈,赠远方老弟一首诗: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屏蔽 举报回复
  • 远方的孤独 回复 道还

    我讲个故事. 我女儿平时喜欢唱歌,练咏叹调,几年前一次圣诞节我在泰国,她来陪我,我们在一首游船上欣赏湄公河夜景,船上有现场唱歌,我女儿自告奋勇,上去献唱i will always love you! 过后我跟她聊,我说她唱的那首歌,我现场听和录下来后听起来不一样,我的两个版本都不是她的原版,三个版本都不一样,哪一个是真的呢? 因为我跟她交流,我知道她爱我,所以对我都是真的. 对我来说,God,宇宙,人类历史,文明,文化,等等,跟我女儿唱的那首歌一样的,真不真都在我心里. 高科技最多是帮我录了音.

    屏蔽 举报回复
  • 安博

    几位的互评极好,这里备好热茶,请且言且饮!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