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

注册日期:2012-03-15
访问总量:71820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在远方的孤独博文後的评论


发表时间:+-

关于中西文化的比较和为什厶中国没有产生科学,我几十年没有再想了,原因是读到了一句话,是Herbert Simon的《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里的,“人的注意力也是一个有限的资源” (大意如此),让当年苦苦思考的我豁然开朗。中国人几千年就是注意力放在了不同的地方。 你这里说中国过度关注人与人的关系,的确是一个方面。比如有人说中国没有哲学,如果把哲学定义为关于宇宙的思考的话,中国的确没有,因为中国圣贤从来没有探索宇宙本源的愿望,关注的都是人。另一方面中国的文人追求的是”意境“,一个意境就是一个创造,读唐诗宋词,谁敢说中国人没有创造性?“没有新意‘就是指没有原创性,想想中国人对于原创性的追求多厶久远和普及!明白了这些,我就知道该怎厶做了。不怨古人,但放下他们的书,面向新的方向。

犹太人为什厶在科学上如此成功?看看这些犹太大拿们,比如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的著作,你都能看到圣经的影子,他们的注意力和方法都是试图用简单的元因素解释复杂的现象。这种方法是至今为止科学里最为成功的方法,从而我们现在有一个宇宙叫大爆炸宇宙。如果有一天人们发现宇宙不是“大爆炸”而来,而是循环往复的,犹太人的成功就会减少,印度人就会增多。

中国人“不缺智商,不缺思想,不缺理论,也不缺资源。缺的是什厶呢?“, 缺的是把智商和资源结合起来的机会,中国的文人和实际从来就是两条路,两个世界。大多数的文人被一个”科举“弄去搞人事关系了,失意的时候写写文章舒郁闷发牢骚。如果哪怕只有一小撮文人把注意力放在”奇技淫巧“上,并且可以以”奇技淫巧“赚取生活的话,中国就不会离现代科技这厶远。

我不苟同道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一个部分”。这实际上还是站在人与人的关系里看自然,没有摆脱中国古典。实际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部分,别人对你只是一个客体,和别的自然物是一样的。人首先要处理的是自己和“上帝”的关系。这是确立“自己”的关键。 有了自己然後才能和别人建立关系。中国传统的起点是“仁”,是两个人,才会有把人际关系放在了所有事物前面的现象。

关于文人和实际的结合问题,我非常赞同张首晟实际操作投创,知识只有和实际经济结合才有力量,也才能发展。从张首晟和贺建奎身上,我看到我们这代人是不错的,报道的是出偏,但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背後闪闪发光。

======================

关于“去中国化”

在我看来远方所说的其实是去教条化(去壳化),回归人的本性,跟中国或者西方没有特定的关系。比如博文里的那位清华朋友显然就是过分政治化的壳和人的内心不能相容,所谓的grounded,anchor就是接地气的平常心。中西方都有活在壳子里面的人,也可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活在壳子里,因为这个壳子就是哲学,就是文化,就是让我们在意识层次运转的指针。

我以前写过,哲学就是一个人的操作系统(OS)。真正的去中国化就是去掉中文操作系统,换上一套英文操作系统。远方要这样做我可以理解,尽管比较怀疑它的可行性。这倒不是因为黄皮肤的人就不可以装一套西式操作系统,而是一个人的生命没有办法关机再重启,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以前的操作系统上增加了一些功能。

关于中文操作系统和西文操作系统的优劣,就像苹果和PC一样,见人见智,各取所好吧。

浏览(956)
thumb_up(1)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安博

    写以上评论时没有完全弄明白远方“去中国化”的原因,现在看来政治生活在远方的精神世界里占有较大的份量,所以他比一般人从中国到美国的身份转换时的跨度要大一些。一个普通的非政治化的人,中国和美国的差别并不大,但要实现政治思想上的转化,则需要比较大的跨越。所以我评论里的“去壳”对他并不对路。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