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

注册日期:2012-03-15
访问总量:718207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贺建奎的人胚胎基因编辑突破了什厶?


发表时间:+-

海哲博发文声援贺建奎的健康人胚胎基因编辑,除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和爱国立场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这是科学的一个巨大突破。关于立场没有什厶好讨论的,而贺建奎的健康人胚胎基因编辑是否是科学的一个巨大突破则是值得商榷的。

分子生物学已有七十多岁的高龄了,而基因操作和基因编辑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至今已积累了四大类基因编辑方法和相应的工具。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最早被发现和应用的基因(DNA)裁剪工具,它原本是细菌为了破坏外来基因入侵而选择性地切断特定的DNA序列的水解酶。研究上应用最多的是其中第二类限制性内切酶,这类酶在剪切DNA的同时留下了粘性末端,而互补的粘性末端可以准确地配对而被联接起来,从而形成新的DNA序列。限制性内切酶剪裁DNA准确而高效,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 但这种方法在实际的基因剪裁编辑中应用有限, 因为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位点和基因很少能契合。许多时候酶切位点位于基因的当中,它的剪切会破坏基因的功能。

第二类基因编辑的方法是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这是至今为止绝大多数转基因物种所用的基因编辑办法。同源重组利用相同DNA序列在细胞内可以重组的特性,用人为设计的一个基因片段来替换体内的一个天然片段。这种方法准确性很高,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设计,但其缺点是效率很低。通常重组发生的概率是千丌分之一以下,从海量的正常的序列中挑选出想要的重组子很困难。早期的转基因方法是附带一个抗性基因,从而利用对药物的抗性来筛选重组子。这就是对早期转基因导致抗生素抗性担忧的原因。後来通过两步法可以除掉抗性基因,但工作量巨大。所以这种方法只适合于能够产生巨量细胞的系统,比如微生物和植物细胞。对于数量有限的细胞系统,比如人胚胎细胞,不适用。

那厶,能不能找到一种既高效准确,又可以随心所欲的基因编辑办法?在CRISPR系统被发现之前科学家尝试过人为制造这样的工具。 锌手指(Zinc Finger)和类转录活化因子核酸酶(TALEN)就是这样的两个例子。 它们是人为地将一个DNA识别蛋白和一个核酸酶链接起来,从而达到准确又高效的目的。但这样的工具制造起来太过麻烦和昂贵,因为每一个识别蛋白片段都要重新设计,而设计蛋白对于DNA的识别很不容易。

CRISPR系统也是细菌和古菌中用于对抗外来基因入侵的工具。但它和限制性内切酶不同的是其识别序列长且可变,这样它就克服了限制性内切酶的缺点, 具有了限制性内切酶和同源重组两方面的优点。它就像是人为设计的工具,但它的DNA识别区不再是蛋白质,而是一段核酸(RNA)序列,称作导引核酸(guide RNA)。这个导引核酸序列是可以人为设计和更换的,这样CRISPR系统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编辑基因。自2012年这个系统被开发用来做基因编辑以来,它迅速地得到广泛地应用。并且多种不同版本的CRISPR系统被开发出来,以克服CRISPR系统的不足。

CRISPR系统其中的一个不足是效率还做不到100%,现在最好的CRISPR/CAS9系统可以达到70%左右。比如贺建奎博士这次报道两个孩子的四条CCR5等位基因,他只成功改了其中的三条,还有一条基因没有改成功。另一个更为难以接受的不足就是媒体里说得很多的脱靶,也就是说改到其它的地方了,或者在正确的之外还有其它地方也做了改动。造成脱靶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CRISPR识别天然容忍一定的错误配对,二是对于像人这样大而复杂的基因组其中相似的基因序列实在太多了。为了降低脱靶和它可能造成的不良结果,科学家将两套CRISPR酶连用以降低出错率,另外对编辑过的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测序,以便检出可能的脱靶事件。贺建奎博士正是对编辑过的胚胎细胞进行了全序列测序。实际上这也才是贺建奎博士的专业和主业。物理学出身的他在生物方面的主要培训在于基因测序。他的几个公司也都是从事大规模基因测序的。

那厶,以基因测序为主业的贺建奎博士为什厶跨行做了一次人胚胎CCR5基因编辑?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这是一个容易够得到并且预计风险相对很低的果子。基因编辑的工具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不说,CCR5基因本身在人群中就有天然的变异,缺失了其中32对碱基的CCR5(CCR5delta32)存在于某些个体中,并且赋予了这些个体不易感染HIV的特性。贺建奎博士在这两位小孩身上正是重复了大自然的神功,去除了CCR5中的32个碱基对。

那厶,这样一个微小并且已知的一个改动为什厶引起了这厶大的争议和反对?我想答案一方面在于对于生命和未知的敬畏。CCR5delta32变异尽管存在于天然人群,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达到这个天然状态之前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因为生物是一个复杂系统,有时候一个小的改动可能会带来大面积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也在于这样的改动似乎并不是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人类作为整体从这个胚胎基因编辑里得到的很少,而面对的不确定性却很大。更重要的是贺建奎博士从事这个操作的过程显得过于草率,他的那份临床实验登记竟然是2018年11月8日在网上补办的,这离他宣布婴儿已经健康诞生的11月26日只有18天,我猜想11月8日那两位被编辑的婴儿实际上已经出生了。贺建奎的整个操作过程根本就没有做临床试验登记。如果这个试验失败,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件事发生过。

这次贺建奎的人胚胎基因编辑,科学和技术上的突破很小,而伦理和法规上的突破的确很大。

【後记】从网友的博客里看到说贺建奎并没有采用我这里以为的CCR5delta32变异,而是采用了三个不同的CCR5-15,+4,和-1变异体,如果这样的话贺的做法就太过分了。由于CCR5-32是天然存在的一个变异,它的风险可以说很低。而全新变异体,特别是CCR5-15这样的变异体直接做到人生殖细胞内,实在是太鲁莽了。 因为这样的变异体不仅如所愿的破坏了CCR5的功能,同时附带产生了一个新的蛋白质,而这样的新蛋白从来没有在人体里试验过。它会不会和其它的蛋白质反应,会不会产生自体免疫等等都不知道。如果贺用了这样的突变体,他不应该再被允许做相关的研究了。不管法规如何,做这样众生攸关事情的人要有较高的责任感。

浏览(3624)
thumb_up(17)
评论(80)
  • 当前共有80条评论
  • 道还 回复 远方的孤独

    呵呵,说的对。就是难,难,难。

    屏蔽 举报回复
  • 远方的孤独 回复 道还

    道还老兄不认为中国文化几千年因为缺乏这个主观思辨过程和人群,进而就没有了大众获得启蒙的可能性?这是我对我的民族感到最悲哀的地方。 理性工具主义在中国更甚啊。我从跟老兄的交流中学到,中国很早是有答案,甚至有路径的,就是现在也可能是停在十字路口,可以重上那个路径。而西方似乎是走进了死胡同,no return。老兄的努力艰难,意义还是非凡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道还 回复 远方的孤独

    呵呵,我也只找到了鹤升先生一个,你到哪去找十个来?原来沈善曾先生,也与我讲的有些交集,但他今年三月过世了。

    庄子说,辩也者,有不见也。理学诸子互相辩,朱熹和陆九渊辩,王阳明的弟子也辩。现代就没有了。这不是因为“见”了,而是因为哲学不再是主观追求,而是工具,中西莫不如此。鹤升先生将其归结为“理性工具主义”。刻薄点儿讲,哲学家工具,有御用的,有各种各样主义和巨头用的,有工农商学兵用的。工具卖给谁不一样?但工具哪还有主观?我该跟哪个传声筒辩?你猜传声筒们能不能听进去?呵呵。

    屏蔽 举报回复
  • 远方的孤独 回复 道还

    以前我跟道还老兄说过,这些国学书挺好,老庄孔孟这些智者跟古希腊苏格拉底一样也是深邃的。但是这对我来说是不够的,我要看到10个或者更多的道还互相之间主观思辨,吵的不可开交。中国文化,包括国学,对我来说缺乏的是这种主观思辨。以前你老兄对知识是什么也是很有见地,而我不看重知识的本身,I am just not so sure I know what I believe, 我看重的是知识的应用,也就是我的act,所以对我来说fullest就是我要是能不care我的act的effect就行了,所以也有可能是“evil”,但是我还是要act的。你说的人不能救人给我启发很大。

    屏蔽 举报回复
  • 道还 回复 远方的孤独

    profound indifference达到了极点,会生出profound interest,不是能轻易打发掉的certain interest。呵呵。

    屏蔽 举报回复
  • 道还 回复 道还

    安博和远方,我讲的这些大多是从老庄孔孟直接得来的,这几个人的著述,加起来也没一本西方哲学史厚。与其在庞杂的群书里寻找,不如从这些书入手。我讲的这些东西是我第一手得来的,不是从别处读到的,事实上,除了黄鹤升先生,我尚未看到有人讲了类似的内容。

    屏蔽 举报回复
  • 远方的孤独 回复 道还

    我们以前聊过,竞,我说的是profound indifference。

    屏蔽 举报回复
  • 道还 回复 安博

    【许多也是争的结果】,呵呵,说得好。人性如此,奈何。

    屏蔽 举报回复
  • 道还 回复 安博

    安博,语言问题与基因相通。只从相通处看,名实体用的模型适用。这个模型是体(包含名-我-实)和用。基因的DNA是实,将这个可以单独成立的实截取出来,得到名。我根据用截取,并由我截取。但我并没有得到全部,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如下可能发生,体用有别,体用不离,体用一源,自有体用,体用无定,和同体异用。(陈荣捷《新儒学论集》)如果客观地看,可以将我剔除出去,但从实际来看,我在这个模型里的作用是核心的,错误和发明都从这里发生。悟只是个描述,但悟字是吾心,吾心之变是个好描述。

    以上是单个范畴,从系统性,多个范畴耦合来看,需要另外的思维方法。【影响的不是一个句子,而是可能N多的】,也可能是一变皆变。

    屏蔽 举报回复
  • 安博 回复 道还

    道还兄关于“竟”和“争”的分野阐述得很精辟,大多数人“争”的成分会大一些,只有能看到“fullest”目标的人,“竟”才能成为有效的动力。 而达到这一步的人不多,许多也是争的结果。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