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河

注册日期:2010-01-13
访问总量:11592458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藏汉通婚


发表时间:+-

藏汉通婚

 

  族际通婚情况是测量不同民族相互关系和深层次融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我国几千年社会发展与民族演变的历史中,藏汉通婚有着悠久历史。对藏汉通婚的研究,学者们从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不同学科视角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民族人口数据,对藏汉族际通婚的有关方面加以定量的描述和分析。

 

藏汉通婚的变迁

 

 (一)藏汉人口以及婚姻状况十年间的变迁

 

  藏族2010年总人口为628.2万,较2000年增长了86.6万,10年增长率为15.99%。汉族2010年总人口为12.2084亿,较2000年增长了8346万,10年增长率为7.34%。藏族人口增长速度约为汉族的两倍,增长较快。

  藏族在婚人口2010年为169.3万,占总人口的26.95%,比重比2000年略有升高。在婚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藏族人口的初婚年龄普遍比汉族低,2010年藏族女性人口初婚年龄的峰值在19岁,比2000年提前一岁。2010年藏族男性初婚年龄峰值为20岁,且晚婚比重高于女性。汉族男性初婚年龄的峰值为22岁,比女性晚2岁。藏族女性18岁之前的早婚比重明显高于汉族女性。

 

藏汉通婚数量十年间的变迁

 

1.藏汉通婚人数

 

  2010年藏汉通婚总人数为10万人,比2000年增加6000人,其中藏族男性与汉族通婚人口增加3562人,藏族女性与汉族通婚人口增加了2458人,男性比女性多1104人。虽然从通婚性别比看,藏族人口中与汉族通婚的仍然以女性为主(藏族通婚性别比为64.E,但是10年来,藏族男性与汉族通婚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女性。

 

2.藏汉通婚族际通婚率

 

  族际通婚率应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人口范围内,所有族际婚姻占婚姻总数的比值。藏族与汉族的族际通婚率2010年为5.91%,2000年为6.49%;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反映出藏族与汉族的通婚率经历了一个由高再到缓慢变低的过程。这样的波动在20世纪80年代马戎对藏汉通婚的研究中也出现,他对西藏的婚姻状况研究发现,藏汉通婚从50年代到60年代不断增长,而70年代、80年代下降。

 

藏汉通婚结构十年间的变迁

 

1.藏汉通婚性别比

 

  族际婚姻中的性别比,为娶异族女性的本族男子与嫁异族男性的本族女性之比。藏汉通婚性别比2000年五普的时候为61.2, 2010年六普的时候上升为64.6。这两个数据以及变动趋势说明藏族与汉族的通婚中,藏族女性嫁给汉族男性的人数明显多于藏族男性娶汉族女性,但是这种差距在缩小。藏汉族际通婚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藏族多分布在西藏及西南部偏远地区,到那里的谋生的汉族泡括国家政策安排的以单身男性为主,许多人就以当地的女性为择偶对象;另一方面,藏族并没有严禁女子嫁给外族的限制,由于藏族男性有信仰佛教的传统,本族内适婚性别比不均衡,这使得一部分藏族女性嫁给外民族。

 

2.藏汉通婚的家庭户主率

 

  户主率是指在有配偶人口中,夫妻一方为户主的比率。在族际婚姻中,若有些民族的成员更多地居于户主地位,则可以推断这个民族在族际婚姻中居相对主要地位。总体看,2000年到2010年,藏族家庭中约90%的家庭仍然以男性为户主。但是,女性户主的比重在不断提高,10年来女性户主率由8.12%上升到10.36%。无论是藏族族内婚还是藏汉通婚家庭,女性的户主率都呈上升趋势并且,藏汉通婚家庭的女性户主率最高,为13.51%。藏族女性的家庭地位不断提高,并且藏汉通婚也有助于提高女性地位。

 

影响十年间藏汉通婚变迁的因素分析

 

  藏汉通婚离不开两个族群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族群之间的空间距离及相互之间的接触机会是影响藏汉通婚的因素之一。从人口学视角看,在宏观层次上影响族际通婚的因素有:人口基本特征擞量、结构等、人口分布与流动及城镇化。在一个较短的历史时期,显然前者不太可能发生大的变化,能够发生较大改变的只有后两者。

  藏族人口分布传统上比较集中主要在西藏、青海和云南等地区。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藏族流动人口逐渐增多,跨省流动的比例有所提高,增长较快的有浙江、北京等地。伴随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族聚居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大批汉族商人、服务业从业者等流入。这种双向的人口流动促进了藏汉婚姻关系的建立。

  与人口流动相一致,藏族人口在全国范围的分布同期也发生较大变化。我们采用人文地理学中G IS技术对2000, 2010年两次普查数据中藏族人口在全国的分布,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结果发现,全国范围看,藏族人口分布一直呈现一个逐步收缩的态势。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去除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5个省(自治因,其余25个省级单位中,有超过一半的省(自治区、直辖动藏族人口在这10年中出现下降,其中黑龙江、吉林及广西等离藏族聚居区较远省区藏族人口减少幅度较大。2010年,广西藏族人口由2000年的2194人下降到815人,吉林、黑龙江藏族人口下降幅度也大大超过一半;黑龙江由1655人下降到589人。

  另外,藏族人口同期城镇化率也有了较大提高。民族杂居区城镇化进程中,族际间接触、交流更趋频繁,促成了民族混居并增进了与”异族”的交往、了解,从而为族际通婚创造了客观条件.C与2000年的12.83%相比,2010年藏族人口城镇化率为19.72%,提高了6.89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总体城镇化率2010年为32.84%,越来越多的藏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藏族青年通过去外地学、工作和外出打工等形式选择在条件较好的城市生活。这不仅导致藏族传统的人口分布格局发了变化,也加强了与汉族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使得在城市中的藏族青年与汉族的交往逐渐增多,从而最终影响到两个民族之间的通婚。

 

藏汉通婚的未来趋势

 

  尽管藏族在宗教信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活习俗方面和汉族还有较大不同,历史上的藏汉通婚也受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宏观因素的影响。日但是,综合上文的实证研究结果,在姑且不考虑其他社会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如果仅仅从人口学视角分析,我们仍然乐见藏汉通婚总体呈现越来越普及之势。

  首先,政府的相关政策将会对藏汉通婚的未来产生方向性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藏区的不断城镇化,藏族人口流动将还会继续增加,这将继续促进藏汉民族通婚,使藏汉通婚呈现总体良好发展的趋势。

  第二,随着工作和社会交往的增多,相互之间的互动及文化融合会增强。基于藏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加上藏汉双语教育的推广,将使藏汉之间的交往更加通畅,藏汉通婚人数总体上会继续上升,通婚人口比重将稳中有升。

  第三,通婚性别比将由现在的藏族女性外嫁多逐步到男女平衡。由于藏族男性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职业选择和迁移流动机会的增多,将增加其通婚的机会,使通婚性别比渐趋均衡。

 

………………………………………………………………

藏汉通婚,通婚夫妇多将孩子定为汉族

 

  2014年美国和澳大利亚媒体报道,西藏推藏汉通婚,许多通婚夫妇将孩子定为汉族。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全区民族间通婚率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从2008年的666对增加到2013年的4795对。在当地政府工作的一名藏族妇女说,许多通婚夫妇将子女指定为汉族而非藏族,认为这样可令孩子有机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

  其实解决民族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民族间的融合。你看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可民族问题远比其他国家少,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通婚。上面汉藏的通婚情况从长期趋势看其实是不错的。



浏览(2401)
thumb_up(6)
评论(1)
  • 当前共有1条评论
  • 老度

    胡汉通婚,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有的也是出于政治原因在高层实施,民间搞这个没有必要。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