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

注册日期:2013-06-10
访问总量:10599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发表时间:+-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主旨:本章是天下治理的实践篇之一。这里的要诀就是在萌芽状态解决问题,甚至在萌芽产生之前,在土壤环境阶段就处理妥当。这就要求君王的视野能够达到问题产生之前,那就是行为之先的起心动念之时。也就是要求君王的视野能够超越肉眼可见的层次,探入世人的灵魂深处。君王能追到这里,他就已经进入了形而上。解决起心动念之前的环境,不是靠估计,而是三维定位的千真万确,这就是道的层次。


“天下神器”,即天下的主人是道。治理天下不靠道是没有可能治理好的。君王要把自己交付给道,甘愿做道的助手与运载工具。作道的工作平台,你将进入世人看不懂的卓越,道工作而你无为,天下人心大治。


老子告诉你,不要凭知识凭能力,在形而下的水平“有为”。形而下操作一定是问题的后期,此时问题的破坏能力巨大,解决代价也巨大。更不能执住天下,和形名不放。要放眼形而上,转求道问题才能解决。


那么天下治理过程中,会有一些“几成而败”的案例,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在几成阶段,人常常自我膨胀,因骄傲而离道。从而失去道的护佑被欲望邪灵攻击,而功败垂成。只有全程尊道儆醒,才能达到彼岸。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这四句话是说,问题的早期阶段容易处理。这个阶段指的是,已经有不良的心思意念,并有坏行为的苗头。从道的角度看,事情已经发生,问题的火苗已经燃起,算不得早期了。


那么怎样才算得上更早期呢?就是在不良意念产生之前,他们轻视道,即将偏离道的阶段。百姓在大道之中,是一个鬼神不惊的安息状态。风调雨顺,其乐融融。人心一旦离开大道,将立即成为人的肉体,情欲和邪灵的靶子。才有之后的不良意念和行为。也就是说这些意念行为出自肉体或邪灵。


君王守住道,确保百姓信仰的正确方向,治理就成就了大部分。这个信仰对象一定是天地的造物主——大道。人为强行推广的信仰是行不通的。那相当于古巴比伦君王尼布甲尼撒树立了金人雕像,逼迫百姓敬拜金像的过程,是一个检验百姓对自己效忠的过程。高举的是自己,这必定会失败。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在问题产生之前就着手维护,在秩序混乱之前就着手处理。


这两句是本文的主题。问题的核心不是大家不想如此,也不是这一句话有多难以明白,而是如何获得这种能力,让你能够在问题早期,甚至在问题产生之先就做好防范。


“未有,未乱”之时, 法律肯定是不行的。法律处理的是“已有”。只有能参透人灵魂和心思意念的道才能作用于“未有,未乱”之时。才能在社会,在人心的极上游着手施治。既是处理人的起心动念之先,就不能靠看得见的行为。处理灵层面的问题,只能靠灵。道的存在方式之一是灵。把你的肉心去掉,换成道的心,你就有这种能力了。道之外的任何一根稻草都是死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几句话是说,如果在问题早期没处理好, 恶念变成了行为,行为渐大变成了动乱。此时处理的代价就大了,甚至控制不了。有可能社会架构被推倒重来,改朝换代。说的是严重的后果,都是从不起眼倪端起步的。这个逐渐变大的链条不及时切断,就有了“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 这样严重的后果。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执政者不在道中,不依靠道,仅在有形的层面努力—-有为施治的话,必定会失败。不能见道,不能与造物主沟通,在受造的世界里执于形名地位者,必定会失去。


因看不到早期祸端,待小火苗已酿成森林大火,人心的怨气已酿成大动乱。“小心火灾”的形而上处理已经迟了,君王不得不动用军警,动用法律去救火。


老子感慨说,长时间失道才会出现这样的大祸乱。上游处理已经迟了,后果不妙啊。

失的原因,是因为君王对道认识不足,太过于执着于高位形名,以至于陷于世俗的眼界和手段。在道看来,这可能是神审判报应阶段。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所以有道君王是在形而上作为,才不会失败。不陷于世俗有形。顺从大道,不强行执国,执权,执形名才不会失去国权与天下。


执掌天下的使命是来自上苍大道,一定要有大道参与,一定要按道的旨意,一定要按道的方法才能成事。守道尊道,于君于民都是最佳途径。进去出来,拿起放下皆由道的命令。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设问:一国一君轰轰烈烈的事业,经常失败于鼎盛或上升阶段,是为什么呢?老子告诉我们:尊道守道要自始至终,才不至于失败。


世界动乱之先,灵界的征战从没有停止过。有道的护佑,一国一君就处在逃城中,就处在上帝的安息之中,邪灵不敢动你。一旦你从道出来,一君一国将随时被邪灵欲望辖制,甚至毁灭。


犹太版道德经中彼得说,“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 你离开了道,就被魔鬼阻击。所以,人在道中不能偏离。不是偏离道可能出问题,而是必定出问题。邪灵比现实中的你聪明许多,人离开道短时间就被击杀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所以有道之人的做法是:借助道驱除自我肉体的欲望。来自肉体的想法是属世的,无法在灵界征战。自我损得越彻底,道在你心中掌权越彻底,你的力量就越大。说的是肉体情欲干扰要去除。


在经济方面,不注重物质享受,不倡奢华奇物,即不陷入有形的物质引诱,不贪恋物质享受。德兰修女的感受是:我们立誓过贫苦生活,以帮助我们脱离物质财富的捆锁。从而与基督更紧密,得到更大的正能量。


在行政上,不靠世人的治世之学,而是祈求与道合一。“不学”就是道的学问。“学不学”就是进习道的学问。


“复众人之所过”,就是要以天为原则,调校过与不及之处,使之归正(reset,readjust )。要为他人善后,擦屁股。


这几句与第六章的用意相似,即“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说的是在形而上的层面,除掉让人偏离大道的因素。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天下天做主,有道君王把自己摆在一个辅助性,工具性的位置上。求天保守护佑,以求自己合格,为天所用。不敢有自己的主张,不敢在有形成面操作。有道在,自可高枕安然。道要比人智慧高许多倍。


自然就是原始状态,就是天然的状态。“天然之”就是天创造了他们。还是说要尊天意。


总结:有效治理天下,要在人心和社会的上游着手。处理越晚,问题越大越麻烦。要想获得这种能力,让道进入你心,与道合一是唯一途径。没有这个能力,便不能做到“治之于未乱”。而等乱了,再用军警法律等有形方法处理,就凶多吉少了。只有自始至终尊重道,才能不骄傲,才能终生被成就。有道君王要时时儆醒,进道不止。尊道而不妄为,才可为道所用——无为而治。









浏览(543)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