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nny2

注册日期:2012-05-16
访问总量:766300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范例与世界


发表时间:+-

范例与世界

在网友老几介绍范例的文中,开头提到范例的“两个世界”的概念,既“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我这里想对这个世界的概念作一些更多的说明,以帮助读者理解。

我认为,范例的“世界观”,是“相对”的唯一体现,既,范例的“两个世界 = 相对”。也可以说相对是以往哲学研究的范围,或“集”。范例的世界的产生,对应物理的世界,是由于“爆炸”产生的。

宏观世界的产生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现代物理学已经证明了的“大爆炸”- 时空,量的产生;

2) 宏观世界的“物质性”是“微观世界”的“运动”的结果;

3) 宏观世界的 “时空的性质”(犹如少年期的性成熟征兆开始显现);

4) “量”的产生。既,宏观世界的物质,不仅都有“质”的规定性,或“定在”,而且都有了可以潜在被“测量”的可能,冷热,远近,多少,大小,薄厚等物理特征。

5) 两种关系的存在:“绝对之相对”,和“相对之相对”(双相对);凡是科学不可测量的物质属于前者;科学可以测量的物质属于后者。

微观世界的产生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由“小爆炸“产生发生的开始潜在,“在”等范畴的产生,“质”的发生,没有“量”;

2) 四个范畴的确立:“在,存在,思在,定在”;

3) 一种关系的存在:“相对之绝对”;

4) 运动为根本状态;

5) 运动产生物质(宏观世界);

6) “质“的确立,没有“量”。

7) 没有时空的规定性。

最后,我要提及两点。一是作为世界的“背景“,“绝对之绝对(双绝对)”。这是最难理解的部分,因为这是哲学本体的概念。实际上双绝对已经超出了哲学的范围,或世界的范围,类似“对语言的最后分离”,像多节火箭那样。二是,一切这些猜测的根据,不是臆想,而是根据大脑的功能,既大脑的“思维功能如何产生思想”,而来的。因为大脑的思维蕴藏着“局部的绝对”。从这个“窗口”,我们看到的是“大海”,既“绝对之绝对”。

我再重复黑格尔的话,“熟知并非真知”,仅记住结论是没有用的。但如果不看书,则完全不会知道范例是什么。“真理不会出现于两个地方”(巴门尼德),尤其是最后,最终的,“哲人之石”,既,“绝对真理”。

 


浏览(1027)
thumb_up(0)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