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几

注册日期:2009-05-03
访问总量:106440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马克思的悖论


发表时间:+-

马克思的悖论

 

老几

 

月弯儿大展才华,引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辩论,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等等,将老随企盼已久的政论引向高级阶段。

 

大家众说纷纭之下,看得老夫是眼花缭乱。

 

在老几看来,有些观点明明是一致的,却相互争论不休。 问题在于各人对公有私有制度的定义不同,现实与理想认知的不同。从哲学上,这是个“名实”和实然与应然的问题。小老穆这次蒙对了一半。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很多,几乎都是从之前共产主义实践的失败总结得来的经验。而单纯的经验并不可靠, 并不能说明以后的共产主义实践一定不能够成功实现,更不能说明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问题。

 

站在海哲同学这种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说,共产主义是科学共产主义,是得有个探索的过程,666农药的试验在665以前都是不可能的。这个逻辑是成立的。

 

对我来说,所谓的“真理”是个过程,不是结果。不像嘎拉哈同学那样急功近利,因为以前的启蒙有问题,就归结为“山寨启蒙”。否则,我们吃饭,只用吃那个让你感觉吃饱的一口,别的都不用吃了。

 

老随从经济的角度批判马克思。老夫不懂经济,相信琢磨钱的人过日子没有什么问题。但要说研究石头之余,就能够批判马克思这样的大家,那把哲学家的思维看得也太简单了

 

皮将军独战群雄,指出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欲,违背人性。然而,幽幽用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人性是可变的,不足为凭。何况,这只不过是国学派的逻辑推论,不可以用来推翻对方的观点。

 

也就是说,共产主义实践的失败,并没有能够从实然的角度加以否定,也没有从应然的角度加以否定。

 

我们要遵从苏格拉底的教导:智慧者用对方的逻辑来说服对方,愚蠢的人用自己的逻辑来说服对方。

 

其实马克思哲学有一个解决不了的悖论问题。

 

人的特性是不满足现状。马克思有个著名论断:人是将存在变为非存在,把非存在变成存在的动物。

 

按照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共产主义不是能不能实现的问题,而是一旦实现,人就会立即着手准备将其推翻。这样人的本性与理想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马克思作为伟大的哲学家,不会看不到这一点。所以马克思说自己什么都是,就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那么马克思这个悖论有解吗?大概是没有。


中国人认为,物极必反。“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自然法则,谁也没有办法。

 

所以老子的主张是:“弱者,道之用”,无论干什么,都不可以强制,要适应人性的节奏,一步一步,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必须认识到,公有制也好,私有制也好,都不过是个形式,是理性的工具;人真正追求的内容,是自由幸福快乐,这却是个感性的结果。而各人对自由幸福快乐的感受是不同的,只有把理性的形式与感性的结果有机的结合为一体,人类才能够真正幸福安康,“长生久视”。


这种融为一体应该是水流归大海的“同一”,而不是一团死水的“统一”。这也是马克思的观点:一个自由社会的整体,必须以保证每一个人的自由为前提。 


由此可见,现实中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反马克思的。


名不符实,挂羊头,卖狗肉,古今同。所以孔子讲政治,首要“正名”。

浏览(2183)
thumb_up(3)
评论(39)
  • 当前共有39条评论
  • 老几

    二位好。谢谢远方的解释,非常理解。

    屏蔽 举报回复
  • 道还

    。。。

    屏蔽 举报回复
  • 道还 回复 老几

    几兄和远方好,

    【这其实就是一种中庸之道,即在理想与现实面前,保持一种应有的张力:-)】几兄这句话讲得非常精确。

    西方人追求人生的理性解,要求自洽,是合乎逻辑的。但逻辑的,未必是真实的----这句话柏杨讲过。我想中西追求的方向一致,但在假设上不一致。西方人假设,人终究会找到个理论,可以自洽的理论。但国学认为,“自洽”不同于“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如何能算作“恰”,很难说,因天地人群和个人而异----个人选择因此得以引入。对这个假设,很多人误解为,中国人认为自洽是错误的和不可能的,因而反智反理性。但这个假设只是在说,道可道,非常道----已有的即使自洽的,也是不足用的,用它来指导自己行动的人,远不足以达到“恰如其分”。这是尼采所讲“太理性的”,而不是反理性的。只有对这个道可道,非常道的“真”予以尊重的人,才能有一线达到“恰如其分”的机会。只有得到了这个认识,才能兼采东西哲学,“复通为一”。反对国学的人和儒学者反对西方,属于同一个错误,同在莫须有的问题上角力,这就是现在人们认识的现状。

    没有简单解,不断与【应有的张力】共舞(洽恰,呵呵。两字都从合),生命就在其中。再复杂,晦涩,繁琐的,自洽的,逻辑的哲学,对人工智能来说,都(将)是简单的。但人工智能是没有生命的张力的,最好的机器人只是个死雷锋,坏的就没有底线了。呵呵呵。至于群体分析,不是根本,是末学,可以从匡廓图按图索骥。

    屏蔽 举报回复
  • 远方的孤独

    。。。

    屏蔽 举报回复
  • 远方的孤独 回复 老几

    “远方好,有时间把你说的cycle 解释一下,看看我们想的是否一致。我感觉你这里的看法实际上有很大的“国学”成分,比如反对鲁迅和柏杨之类的过分。人类的理性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和肉体本身却是如此有限,这是所有追求理性的人必然面对的困惑,呵呵。”

    对cycle我是结合群体方面看古罗马兴衰和个人从中国到美国再到世界各地停留,这些年来一直的思考,也没想的太清楚。

    1.群体,古罗马那么强大,皇帝内宫,senator却是竞争无比的。亲儿子发誓继承父皇的遗志,实际却是再也不能那样的。康熙真的还想再活500年,my freaking god! 曾经读到,如果我们的父亲长生不老,我们还能崇拜和敬仰他们吗?

    2.我个人信仰荒诞论,源于十几年前的困惑。党的二十多年的教育,ayn rand的东西,让我了解两个极端,在我个人的思想中都曾占据分量,尼采的will to truth leads to will to death, 让我越来越不怕死。跟宗教朋友的交往又增信仰的变量,个人感情家庭也增加多个价值观的变量,工作谋生也带入大量信息。我学过信息控制论,一个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内部处理机制,人们用来获得intended 输出。绝大多数的输出不是原来设想的那么精准,输入中带有的“white noise”,输出也会是有“noise”的,可能为下一个输入。好多年前,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居然是前些天另一个梦的连续剧,至今我还是不能忘记当时我的疑惑,how could it be?我忽然觉得变量太多了,信息量太大了,对人生和未来要获得certainty是absurd的,进而延伸到,人要是自以为知道或者能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实在是absurd。那么怎么办?幸福感受的需求和死亡的恐惧却还是与生俱来的,那么就积极点,积极的基本点就是自己的言行需要自洽,道怀提到的知行合一对我来说是理想,而我越来越讨厌“理想,我做不到,因为我不知道的太多,但是不知没关系,我还是要求自己尽量own up to what I said。谢谢!

    屏蔽 举报回复
  • 远方的孤独

    。。。

    屏蔽 举报回复
  • 远方的孤独 回复 道还

    道还好,真受教啊。不过在我看来西方最“纯真”的也不是“客观”精神,我一直认为人的正直,勇敢,公正,公平不是理性的产物。强调“客观”一来是这些年国内太多的宣扬鼓捣拜科学,特意凸显中西的不同,二来是宗教的周期性衰落。很多人鼓吹multiculurism,这些人里有两种,一种是无神论,另一种是宗教信仰者。无神论者鼓吹multiculurism是造神,或者是把自己当成神,宗教信仰者鼓吹是不真的。呼应你对“大数据”的洞察,硅谷现在不是有lord of tech的概念?所以我把这两类都归为Hypocrisy. 我认为人类历史是周期性的,种族之间未来此消彼长恐怕还是常态。

    说到国学和中国文化,很多人对毛泽东周恩来各自个人和他们的关系有不同的评价,我认为他们把中国文化真的是搞了底朝天,一团浑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显然有他的“纯真”的私心和自身以为是神的limitation,周恩来恐怕是最大的“hypocrite”。我想这两类人在中国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包括搞混文化。我从这角度来看,广义的延伸一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长亮了又能怎么样。毛反孔据说是为了搞周,my god,难道毛也不喜欢“hypocrite”?原谅我的“固执”,我还是认为中国历史上太多 “hypocrites”,换句话说“integrity”不行,比例远比西方高,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我比较断定中国文化和制度的的本质问题肯定缘由于此。我不认为中国国学是让人不明事理的,但是如同人们常说的,装睡的人事叫不醒的。我认为还是怕“死”的原因。为啥怕死,我也说不清了。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几 回复 道还

    【言行需要自洽】这段点了“知行合一”的死穴,呵呵。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几 回复 远方的孤独

    孟子这段引用的特别恰当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几 回复 溪谷闲人

    你老兄算得上怪话大王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