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段子手

注册日期:2017-09-05
访问总量:29729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不悔当年一念差


发表时间:+-

   不悔当年一念差  <<曹操与杨修>>



c61cec03401e4472b0d429d46f6ab077.jpg-mobile.jpg

休流泪,莫悲哀,百年好也终有一朝分开。

杨修一死无挂爱,后事拜托你,拜托你安排。

我死不必把孝戴,我死不必摆灵台,

我死不必棺木载,我只求一捧故土把身埋。

休将我的死讯传出外,也免得世人笑,他们笑我呆。

亲朋问我的人何在,你就说,说我远游未归来。

尸首运至在皇城外,你将这酒醍醐与我同埋。

我要借酒将愁解,做一个忘忧鬼,酒醉颜开。

在生落得个声名败,到阴曹我再去放浪形骸。


这是京剧《曹操与杨修》中杨修临刑前的一段唱,配腔委婉动听,言兴朋当年唱得回肠荡气。但是词却写得太一般了,不仅多有矛盾之处,也与杨修的文人气质不符。这一大段唱应该是塑造杨修悲剧性格的重要宣示,也应该是曹操与杨修政治理念不同,终成冲突的点睛之处。


杨修祖辈四世为官,本人又有才气,辅佐曹操为主簿,打理内外事物,也得到曹操的肯定。并且曹植虽还不是太子,但曹操让杨修与曹植为伴,可见在众多的谋士里,对杨修曹操还是肯定的。只是后来选定曹丕作接班人后,在曹丕与曹植的冲突发生时,祸及杨修。杨修是文人性格,曹操志在天下,所以矛盾就来了,不是才气和工作能力所能掩盖的了。

即便如此,曹操还是给了杨修很大面子,曹植失势后两年,曹操才杀杨修。而且还给杨修的父亲写过信,告诉他自己对杨修感到失望。如果彼时杨修能自我约束,曹操也可能就放过他了。无奈杨修明知将有此危难,一不与曹植保持距离,二不向扶植曹丕的司马懿集团低头,依然故我。连他自己都说,两年前我就该死了,可见他清楚得很,且宁死不改名士节操。曹操杀了杨修以后,曾经有一次与杨修父亲寒暄,问杨父为何消瘦,杨父说如果不是我爱子心切,我就自己早早杀了他,免得家族蒙羞。曹操无言以对。

汉末魏晋是宫廷倾轧最厉害的时期。知识分子中出现的竹林七贤,陶渊明,这一类人,已及魏晋之风,也源于对这种政治乱象的厌恶。

我试着票一把重写这段唱词,以期能更好地反映杨修的性格。


休流泪,莫悲哀。杨修一死无挂碍。

我杨家四世在朝为官宦,逢乱世自当为国赴汤蹈海。

原指望为圣君明主了却了天下事,

却忘了朝来寒雨暮来风,自古帝王多忌猜。

恨只恨诗书枉读不明白,参不破功名终被风吹败。

怪只怪持才傲物招人妒,口无遮拦才将这祸根埋。

不怨世人笑我痴狂指我呆,只恐辜负了父相殷殷期待。

我死消息莫传外,亲朋若问我的人何在?

你就说,说我远游不归来!

携诗酒只与那明月青山伴。

哪管他吴蜀英豪,汉家江山,谁筑黄金台。


浏览(448)
thumb_up(2)
评论(0)
  • 当前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