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入夜

注册日期:2015-08-12
访问总量:241124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没住过炕的就不是东北人/车夫


发表时间:+-

周末了,给大家搞个民俗的,主要是为了证明我老也是有知识的,生活照都是从网上扒的,不要想太多啊。看完了扫描加公众号,看更多更新的文章。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87665&stc=1&d=1458306734
卡尔加里驻瓦房店办事处聚会

我知道河北也有炕,我在昌平、保定都见过。也许东北的炕,是从中原传过去的。毕竟中原文明比东北要更源远流长。不过,炕在东北的普及程度河北河南比不了。南到旅顺口北到海森威(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中国的!),东北人从小很多都是住大炕长大的。听说沈阳、长春、哈尔滨这些高逼格城市出来的人,有的小时候家里条件好,住楼房,有暖气,从来没有住过炕,我替你可惜啊。我不承认你是东北人有点过了,不过你自己得承认你的人生不完美啊。

东北有一阵子,流行过火炕上楼,瓦房店、吉林、大庆都搞过,不怎么成功。瓦房店推行这个的时候我上大学走了。过年回家一看,我们家两个卧室都改炕了,厨房里添了个烧煤的炉子,烟筒通到炕里,转一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在排到外面。不怎好,一个是比较脏,炕不能烧煤气啊,只能加个炉子烧煤,有煤烟,有炉灰。再一个就是空气不好,楼房住的集中,不像平房那么疏远敞亮,楼道里,屋子里老是有烟,呛。

总之土炕上楼这事儿没多久就取消了,大家扒了炕,装上床。这件事儿让我想起有那么一年全国突然搞了个夏令时,然后第二年突然又取消的事儿。我们很多决策,都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谁谁谁一句话就定了,不好使又废除,朝令夕改,效率倒是高,不过往往造成浪费,也比较扰民。

不过东北农村平房的土炕,确是适合当时当地实情的一种比较好的居住方式。我在CMHC工作的时候,接触了加拿大很多建筑师,我给他们介绍炕的时候,少有不拍案称奇者。08年出差去北京,我专门带温哥华的一个建筑师绕道去瓦房店我奶奶家看了炕,把他吓了一跳,照了好多相,一路上跟我说,我一直以为生态建筑是西方社会经历工业化现代化以后的惨痛领悟,原来这个概念,是你奶奶家提出来的啊。

东北的炕,是用做饭的炉子来加热的。东北民房一般是最少三间,三间一排,更多的是五间七间。我以三间为例,房间多的你可以以此类推。中间那间叫外地,门开正中,一进去,左右各有一个炉子,隔着墙,分别连着两边两间房子的炕。两边两间的房子,东北叫里屋,一般靠窗向阳那边是满满一铺大炕,另一半屋子摆着家具。所以正中的房子,最大的功用就是厨房,两边的房子,最大的功用就是卧室。老房子没有客厅啊,我知道南方中间的屋子,是待客的地方,但东北不是,东北来了客人,进了门,两边拐,再推开门,进屋说话。所以东北人来客人都是直接进卧室的啊,比较亲近的,天冷的时候,还要让上炕,上了炕,还给你个小被子捂着脚。你想想吧,你在网上认识的西西,第一次西西让你去她家串门,就进了屋,上了炕,还在你脚上盖上被,那什么感觉,这事儿基本上就成了。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87667&stc=1&d=1458306734
西西到老印家串门

不过,东北人虽然热情,也不是谁都可以上炕的啊。更多的时候,就坐在炕沿儿上靠着墙,虽然不是那么亲密暧昧了,但是还算舒服。炕沿一般就是一个大木头板子,七八寸宽,三四寸厚,在炕的最外面,从这头到那头把炕收住。我觉得炕沿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平时坐着,像是一个长凳,刷了漆,烤着火,年头长了,油光锃亮。除了来的不是那么亲密的客人,自己家里人,平时歇一会,跟坐在炕上的老人说个话,也是坐在炕沿上。正经人,正当年的,没事儿不能在炕上坐着,你得里里外外干活啊。偶尔有个懒汉,大白天不帮媳妇干活,躺在炕上看着天花板想公众号的事儿,从窗户里看见来人了,你得赶紧穿鞋下炕,怕人看见。有个老词,叫炕头汉,现在没人说了,我写在这省得失传,就是说这种人的。男人不出去干活,在家里特牛逼,一出门就怂的,东北农村叫炕头汉,谁都瞧不起。甄子丹演的叶问怕老婆,熊黛林说什么是什么,急了还打他一巴掌,够怂吧。但这个不叫炕头汉,因为广东人都是在家里怂,人家出门牛逼,撑得起一片天啊。

东北的炕是土做的,不管上面做了什么工,加盐加水泥,毕竟有土,所以上面要铺上炕席。炕席以前都是苇子编的。听名字应当跟芦苇有关,但我从来没见过。就算是芦苇吧,从成品上分析,是把芦苇用刀破成细长条,然后手工编织,一条一条互相交错压住,连成一片。你要是见过筐,簸箕,篓,这些东西就不难理解。炕比这些简单,就是一个平面,应当更好编。关键是要结实,还要平整,因为上面要住人,虽然睡觉的时候要铺褥子,但平时经常是直接坐在上面的,不平整,会扎到屁股里面去的喽。

说到这我加一句,听说现在会编筐编篓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觉得下岗在家的人应该学一学这个,手艺人以后越来越难求,这跟商场里买的包不一样,这个有情怀啊,比爱马仕驴包牛逼,不是一个层次的。

炕之不同于床,关键是炕是烧火的。炕跟外地的炉子,隔着一堵墙连着。做饭的时候,火烟热量在烟道里从炕下面穿过。炕靠炉子这边叫炕头,离炉子远那边叫炕稍,烟火从炕头到炕稍,一路把炕烧热,余烟从烟筒排出。烟筒有的时候是埋在墙里,通向房顶,这样做,那面墙也会烤热,冬天坐在炕稍靠着墙的人后背觉得暖和。烟筒在房顶高起,一般有一米多高,这样会够到高处的气流,高处的低压和厨房炉子旁的高压形成压差,把烟带出。

我操,有压差这个词吗?反正你明白我的意思吧。烧炕这个原理,看似简单,要做好很不容易。乡下大人聊天最平常的一个话题,就是互相问候你家炕好不好烧,比华枫上问候对方父母要频繁。烟筒的尺寸,高度要合适,根据你们家下面炉子大小,炕里面烟道的构造等等找到平衡,尺寸高度不合适,抽风太很,火走的太快,浪费柴火,反则不好烧,往屋子里倒烟。跟中国人炒菜,经常说的加盐少许,油烧七分热一样,这炕烟道什么的到底多高,多宽,也没个标准,全评经验摸索。一般来讲,炕下面的烟道,靠炉子这边要窄,因为离火仅,炕稍那边要宽,因为离火远,这样才能尽量把炕烧的均衡,炕头炕稍温度差别不要那么大。但是不管怎么说,炕头一般都要比炕稍热,时间长了,炕头那边的炕席慢慢就烤变色了,先是发黄,泛红,最后变成烧焦过的黑色。这时候奶奶就跟爷爷商量,过了年,买张新炕席吧。

炕头这边,一般家里都是男的、当家的睡。一个是炕头太热,一般人睡不了,男人结实抗造。还有一个原因,炕头这边,靠着门,男人睡在门边上,有个男子汉大丈夫保护着一家老小的意思。我去我奶奶家,一定要求住炕稍,一个是离门远,再一个不那么烫。以前东北农村屋子里冬天取暖就靠这个炕,屋子里没有炉子啊。冬天天冷,做饭完了再多添几把柴,睡觉的时候炕上铺着褥子都烫人。我盖着我奶奶家的青花瓷风格的蓝底白花家织被,尽量往炕稍凉的地方挤,一会就热的不行,再挪挪到晾凉了的地方,被窝里又热又烫,掀开被子又冷,就这么纠结着睡着,不知道我爷爷在炕头那边是怎么做的安然入睡的,也不翻身,也不打呼噜,怪不得后来活到一百岁,真是个神人啊。

东北的炕,除了睡觉,更是家庭生活的主要场所。过年的时候我奶奶带着一帮姑姑婶子,摆了两个炕桌包饺子,活面,剁肉,切酸菜。外地厨房锅里炖着肉,酱油,醋,花椒、大料一起连带着水蒸气,混成东北过年特有的味道,很多年过去了,想起过年,那个味道就在脑海里回荡,以至于有一次我媳妇在用醋刷厕所,我在厨房剥蒜,两种味道一串,我一下想起过年来。不过更多时候很安静,我姐我弟我堂弟堂妹下河溜冰去了,我一个人靠在炕里看书,东北的房子,全是窗户冲南的正房,冬天太阳低出低落,阳光直入进屋,把各个角落照亮。炕上摆着簸箕,里面是针线顶针,我奶奶一面缝着被子一边跟我闲聊,我一边看水浒传一边瞎答应。我奶奶不识字,话题无关国家大事,全是做姑娘家时候的好日子和现在儿媳妇们的不顺心,从絮絮叨叨到轻哼慢唱,她的歌声让本来想家的我更加抑郁想家,暖阳迷乱,我敷衍几句,赶紧埋头看书,把自己沉浸在水泊梁山的重重芦苇荡中,想着那里正风高浪紧,我跟着一群梁山好汉,破了祝家庄,放火杀人。

东北农村现在的日子,和以前比真是天上地下。我奶奶家的那个村子,家家装了电动的机井,做饭用煤气,稍微富裕点的家里装着小锅炉,烧热水和暖气。让我感到有点惊喜的是,他们还保留着住炕的传统。我在我大姑家吃饭,人挺多,我大姑父张罗着要在地下摆大圆桌吃,我没同意。我好多年没有坐在炕上,盘着腿儿,吃酸菜白肉血肠粉条了。我大姑父退休前在华铜矿当会计,算是企业高管,看出我心里那点没好意思直说的情怀了。于是让我表弟摆了两张炕桌,对一起,我爸我妈我大姑我大姑父三个表弟三个表外甥坐了满满一炕,他们敞开喝酒吃肉,我眼大肚子小,喝了点酸菜汤就吃不动了,可是我看着高兴,比吃到自己肚子里都喜欢。

唯一遗憾的是,我奶奶不在了。我小时候,我奶奶经常领我到我大姑家来,二十里路,慢慢走,老太太那时候腿脚结实,走走停停,回头等我,我连跑带颠才跟的上,走三四个小时候到我大姑家,我腿就软了,上炕盖上被子不下来。我奶奶进门就干活,收拾衣服做饭,那个利索劲,比得上二十郎当的大姑娘小媳妇,那时候我哪想的到四十年以后她会走了哪,而且人一死,就再也见不到了,你去她家她也不在那儿,你去大姑家她也不在那儿,你去小姑那儿她也不在那儿。

我们吃饭的时候,我那几个弟媳妇都假模假式的不上来吃饭,我怎么让她们吃她们都不吃。我说你们别装了,现在不是过去了,你们不吃饭我倒不在乎,我怕我这几个弟弟吃的不顺溜啊。

我大姑在炕上大手一挥,说你哥也不是外人,你们就别装了,赶紧盛饭吃饭。

弟媳妇们答应一声,乐盈盈去外地了,欢声笑语一片,一会儿一人盛了一碗盘锦大米饭回来,大弟媳坐左边炕沿,二弟媳坐右边炕沿,三弟媳风姿绰约中间就势站定,三人齐刷刷伸出三双筷子,不约而同,直奔酸菜粉条白肉汤,一人夹起一块儿热气腾腾颤颤悠悠的血肠。

血肠是什么?靠,不吃血肠的不是东北人,这又是一大篇,我只能下次跟你说了。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87666&stc=1&d=1458306734
随风媳妇在家哄孩子

http://www.chinasmile.net/forums/attachment.php?attachmentid=87566&d=1457658169
扫描加入卡尔加里驻瓦房店办事处

浏览(2043)
thumb_up(11)
评论(10)
  • 当前共有10条评论
  • 温柔入夜
    山那边,加了没
    屏蔽 举报回复
  • 山那边
    文章有看头,配图好,勾起了我在东北农村睡过的土炕的记忆。”没有睡过土炕的就不是东北’银‘“。
    屏蔽 举报回复
  • 温柔入夜
    谢谢楼上,加公众号啊
    屏蔽 举报回复
  • guitarmanzw
    好文笔!赞一个!
    屏蔽 举报回复
  • 温柔入夜
    谢谢楼上。加公众号啊。
    屏蔽 举报回复
  • 黄金眼咨询
    写的不错,到位。虽然不是东北人,看着也很满足。
    屏蔽 举报回复
  • 温柔入夜
    @万水千山。我也有同样的愿望。
    屏蔽 举报回复
  • 温柔入夜
    叫炉王爷也行吧。
    屏蔽 举报回复
  • 万水千山总是情
    在北美造一个炕,是我的理想。
    屏蔽 举报回复
  • 冯巩
    还炉子,那叫灶好不好。知道灶王爷吗?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