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知青

注册日期:2013-06-20
访问总量:193893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鲜为人知的国民政府教育成就


发表时间:+-

 

193777 日抗日战争爆发,战前中国共有高等院校108所,其中91所遭日军的轰炸,财产损失巨大,25所院校因此被迫停办,继续维持的仅有83所。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数量也急剧下降。由于日军的侵略,政府财政状况极为窘迫。一些政界和教育界人士极力倡导实施战时非常教育或国防教育,主张中断正规教育,师生员工应征入伍,共赴国难。针对这种状况,蒋介石提出“战时教育需作平时看”的观点:“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却了基本。我们这一战,一方面是争取民族生存,一方面就要于此时期改造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国家。 所以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陈诚更是直接批驳战时非常教育“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知道教育是千年万年的大计,所谓‘百年树人’,一个国家,要建国,要强盛,就要培养无量数的人才,以为领导,以为中坚”;“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 当时的教育部根据以上精神制定了“战时需作平时看”的办学方针:“我国高等教育本不发达,每一万国民中仅有大学生一人,与英美教育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为自力更生抗战建国之计,原有教育必得维持,否则后果将更不堪。”抗战是长期的,各种人才都不可缺少,而战后的建国事业更需要大量人才,因此教育不能中断。这就是当时中国政府的基本决策。

 

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有计划地将大学迁往内地,沦陷区90%的高级知识分子、50%以上的中级知识分子37所高校都转移到了大后方,这是一个奇迹。抗战期间由中学到大学毕业,完全依赖国家贷金或公费的学生共达128000余人。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一个国家复兴和富强的根本。正因为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投入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见到成效和回报。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政府在抗战艰难时期毅然摒弃了战时非常教育的实用主义的短视主张,将眼光投向了战后国家的复兴和重建,决定采取“战时教育需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确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敬仰和纪念。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输送大量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其中包括杨振宁等诺贝尔奖获得者。 解放后,大学里众多留学教授都是这个时期送出国的。 19999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和工程师颁发和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当检视这些元勋的简历时发现了一个惊奇的现象,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的大学教育是在抗战时期大后方接受的,随后才出国留学深造。

 

浏览(3089)
thumb_up(5)
评论(14)
  • 当前共有14条评论
  • 转个帖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何时从某国教育体系中被抹去?
    屏蔽 举报回复
  • 大厂
    民国没有经历过,不过可以看看华民共国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成果吗?好像比起民国来很少很少。
    屏蔽 举报回复
  • 长春知青
    当时,共产党确实比国民党清廉,当然,后来,说一套做一套是后来的事情。
    屏蔽 举报回复
  • lindamingyue
    回”忆江南”

    我知道的原因有:
    1. 大陆有他们的故乡, 是他们熟悉的地方.  台湾是个不熟悉的孤岛.
    2. 有其去台湾, 还不如就留在国外.
    3. 大陆发生了政权更替, 是好是坏, 不得而知.
    4. 他们有年迈的父母在,  父母不愿意去台湾.
    屏蔽 举报回复
  • 忆江南
    为什么国民政府教育的很多学生后来甘心为共匪两弹一星服务,而没有去台湾,值得思考。哈哈。
    屏蔽 举报回复
  • 长春知青
    上个世纪初的中国还在清朝统治下,传统的私塾老师只教古文不教数学,没有学校和师资传授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技术。 但是,就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期间中国经历了1906年废除科举制度,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在那个艰难的岁月中,教育改革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这是一个由全民参加政府支持的运动,大批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积极的投入到这场改革当中,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给后来的国家建设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建立培育出大量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屏蔽 举报回复
  • 五步蛇
    武大郎也能做出世界上最香的烧饼来呢!!可那又怎么样倪???
    屏蔽 举报回复
  • 三二一
    清后期和北洋政府时期教育成就也是巨大的。
    屏蔽 举报回复
  • lindamingyue
    非常惊喜地看到楼主关于民国教育的文章. 想必楼主对这一领域有特别的兴趣
    和研究, 期望看到更多的介绍. 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 很少有人知道民国教育的
    事实. 本人对民国教育也很有兴趣, 并略知一二.
    屏蔽 举报回复
  • 长春知青
    那时候,培养的学生总数不到现在的百分之一,但是却出现很多杰出人才,现在,杰出人才的比例应该说是非常的小,为什么呢?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