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语

注册日期:2010-01-27
访问总量:1111742次

menu网络日志正文menu

集邮偶遇


发表时间:+-

开始集邮是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大概十年前的一个周末,无事闲逛 Flea Market, 发现一位摊主出售两大本集邮册。美国比较上档次的集邮册是 Global Stamp Album ,这种集邮册由波士顿的 H.E.Harris & Co.,Inc. 出版公司出版,按国家分类,册页上印有图鉴。这位摊主摆出来的正好是这种档次较高的集邮册,以前在国内跟风,集过一小段时间的邮,后来放弃了。今次见到这类集邮册,从前想都没想过,大开眼界。再一翻内页,有清朝的小蟠龙邮票出现,很激动,以为遇到了宝贝。因为从前只听说过清朝的大龙邮票,没见过真的,这次错以为小蟠龙邮票为大龙邮票。集邮的人知道,小蟠龙邮票非常普通,市场价值低。

一番讨价还价,将两大本集邮册买回家,顺便还买了装在小信封里的散邮票,总之全包了。回家觉得很好玩,翻来翻去,高兴了一个周末。后来发现这两本集邮册里的邮票都是普通邮票,并没有多大价值。只不过,多了一个爱好,就留心起来。

不久后的一天,网上有一小条广告,出售继承下来的集邮册。打电话过去,卖方告诉了一个开车离我家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地方,说你来吧,我父亲终生集邮的东西全在这。当时集邮的兴头还在,听卖家这么讲,正好有时间,就赶了过去。

那是一个普通中产人家住的房子,父亲刚去世,母亲进了养老院,管理房产的是这对夫妇的独生女。据这位独生女讲,父亲终生的爱好就是集邮,但现在母亲和她都不想见到这些集邮品,因为睹物思人,她们想把这些集邮品送给下一位集邮爱好者。

走进那个集邮品房间,我又一次被惊呆了。两个书柜,上上下下有17本集邮册,有个人集邮笔记,有多本集邮书籍,有集邮目录磁盘,有各种各样的集邮仪器,如量孔尺,水印识别仪,紫外线识别器,放大镜等。可以看出,老先生终其一生,真如他女儿所说,将许多心思放到了集邮上。

大家可能好奇,怎么会有17本集邮册?每一本有多厚?老先生的邮品中,有五大本为世界各国的,每本保守估计有600百页以上。在此之外,是老先生的专项集邮,主要是美国两册,加拿大和英国各一册。再有就是小一点的集邮册,如一本叫做 Imperial Stamp Album 的集邮册,Scott公司出版,每个国家大多只有一页纸,中国页的图鉴上只有清朝的六张邮票,背面是中国八个通商口岸发行的专门邮票。可以判断此集邮册出版在清代,早于民国,大概是最早的集邮册之一种。还有四方联邮册,花鸟专项邮册,重要事件纪念邮册等。

总之,将老人遗留下来的邮品搬到车上,装满了车的后备箱和后座。由于是半卖半送,我出一个价钱,卖方稍微还一点价就成交了。朋友可能说,你这下赚大发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世界第一张邮票,1840年英国的黑便士,有1853年世界第一张三角邮票,价值并不高。许多贵重的邮票有遗缺,有图鉴,没有真的邮票。尤其是中国邮票,缺的太多。

但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实物在手,不断地摸索,又陆陆续续地增加了俄国和联合国专辑,明白了一些集邮的道理,知道了集邮的乐趣所在。

下次讲讲集邮的体会。

浏览(1980)
thumb_up(0)
评论(4)
  • 当前共有4条评论
  • 史语
    邮趣博好, 同意。集邮市场非常完善,通过拍卖集邮是正路。
    屏蔽 举报回复
  • 邮趣
    我去集邮者家里收过.一般没有好票留下。集邮者死前都出手了,留下的价值不大,还要高价出卖。家里人不懂,以为留下的邮票价值连城。所以,要买到好邮票,直接上拍卖场。
    屏蔽 举报回复
  • 史语
    常兄好,应该是从前的皇城根吧?集邮偶尔玩玩可以,发财不能靠这个。
    屏蔽 举报回复
  • 老常
    祝贺史兄的巨大收获。俺认识的一个朋友和你说的情况很相似:他只花了区区
    几百美元买到了一些市场价值数万美元的银币。从不懂行的人手中买一些
    collectible 的物品,绝对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屏蔽 举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