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豆战车家族又出新品 双管106无后坐力炮车很奇葩

作者:岚少爷
发表时间:
+-

001.jpg

  日本的60式自行无坐力炮,在世界战车王国里,虽然名气不太大,但是,在许多方面它却是独一无二的。本来世界上现装备的自行无坐力炮已是风毛麟角,而双管自行无坐力炮则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它的火炮可以升降独一无二。它的弹药基数只有10发也是独一无二。

  1950年3月,日本建立了警察预备队,1954年改称为日本自卫队。自卫队的建立,使日本走上了重新武装的道路。在1950年开始的朝鲜战争中,朝鲜人民军的的T-34坦克如秋风扫落叶般勇猛突击,给美军和南朝鲜军队以沉重打击。日本防卫厅从中认识到反坦克武器的重要性,决定研制自行无坐力炮。在研制新型自行无坐力炮之初,军方明确提出了以T-34坦克为目标的基本构想。当时,日本人已经得知,美国人准备将研制的105mm无坐力炮装到吉普车上。但是日本军方人士认为,用吉普车装无坐力炮,虽然有轻便和经济的优点,但只能装1门炮,且重心偏高,越野机动性受到影响,而履带式自行无坐力炮的越野性能要优越得多。他们还认为,无坐力炮的炮弹初速低,射击精度不高,若仅装1门炮时,由于发射时向后喷射火焰易使自身暴露,很容易遭到敌方反击,所以决定装2门炮,力求第一发弹打不上时,第二门炮能立即开炮命中敌方坦克。研制之初,军方还有人提出装4门无坐力炮的设想,后来被否决。其它的研究要求有:炮身能够升降,乘员3人,战斗全重5t,采用风冷柴油机,最大速度55km/h等。

  日本军方人士认为,以小巧玲珑的战车,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能够给敌坦克以致命的打击。1955年初,日本军方开始招标。小松制作所和三菱重工业公司各自提出了本公司的设计方案。随后两公司于1955年12月都制成了样车。小松制作所的样车被称为SS-1,三菱重工业公司的样车被称为SS-2,这两种样车装用的无坐力炮都是由日本制钢所制造的。初步试验表明,这两种样车都不理想。于是,小松制作所又于1956年12月制成了改进后的SS-3样样车2辆。SS-3样车仍存在发动机易过热、转向机构可靠性差、车内空间狭小等问题。经进一步改进后,1959年春,小松制作所又制成了3辆SS-4样车。试验表明,上述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1960年,SS-4定型,并被命名为60式106mm自行无反动炮,即60式自行无坐力炮,后来称为60式自行无坐力炮A型。1967年研制出60式无坐力炮B型,主要改进处是提高了火炮的身管强度。1975年开始生产C型车,主要改进处是动力装置换装了新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提高了单位功率。从1960年到1979年,日本共生产了525辆60式自行无坐力炮,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步兵团和机械化步兵团每团装备16辆。尽管它已于1979年停止生产,但是60式自行无坐力炮至今仍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中服现役。

  60式自行无坐力炮,算得上是小车扛大炮的一个典型。它的战斗全重虽只有8t,却装上了2门106mm口径的重型无坐力炮。在军界,把它归人坦克歼击车一类。而按照它的火炮威力,可以和中型坦克作战。60式自行无坐力炮有3名乘员:车长、驾驶员和装填手。车全长4.3m,车全宽宽2.2m,车全高1.59m,比一个人立姿还低,算得上是小巧玲珑。车体前部左侧是驾驶员座。驾驶员座后部是装填手座。和一般主战坦克不同的是,装填手虽坐在车内,但装弹时要到车外,在车后部从炮尾装弹。车体中部是车长座,车长的右侧是双管106mm无坐力炮。车长座和炮架是一体的。车长座处有瞄准镜和潜望镜。这样,车长除指挥全车外,还兼作炮长。

  从总体布置看,发动机位于车体后部,其车体为装甲钢板铆接和焊接结构。无疑,铆接是一种落后的结构形式。但是,它造价低、加工方便,用于轻型战车上也在情情理之中。据估计,车体的最大装甲厚度为12mm。60式自行无坐力炮的最大特点是在武器系统上。这种106mm无坐力炮是日本制钢所按照美国M40无坐力炮仿制的,身管长3.4m,炮身重220kg。和同口径的坦克炮相比,它的重量虽然相当轻,但是,在无坐力炮中还算是重型的,只能车载发射。该炮发射的弹种为破甲弹或碎甲弹,最大射程为为7678m,但用于打坦克时的有效射程仅为1100m,弹丸的初速为500m/s,最大破甲厚度在300mm以上。它的炮架有高低两个位置,炮架靠液压机构可以升高0.5m。火炮处于高位时,方向射界为左右各30°,高低射界为-15°~+25°;火炮位于低位时,方向射界左右各10°,高低射界-5°+10°。它的弹药基数为10发。车体后部两侧各有一个炮弹箱,每箱装4发炮弹,另有2发放在右侧盖板后部。由于弹药基数少,加上发射时向后喷射火焰易于暴露自身,所以,往往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在右侧火炮的上方,装有1挺12.7mm测测距机枪。作战时,车长先用瞄准镜瞄准目标,随即用测距机枪打出几发机枪弹,如命中,即说明瞄准、测距准确,马上开炮即可命中目标。如未命中,可立即用第二门炮继续攻击敌方目标。

  60式自行无坐力炮的动力装装置有两种类型:A型、B型为48km/h,C型为55km/h,最大行程均为130km。60式自行无坐力炮还有一绝,就是在雪地上行驶时,可以换装600mm宽的专用爬雪履带。安装爬雪履带时,要换上专用的主动轮,并在诱导论、托带轮和负重轮的轮毂上装上一些附件,使它们的位置向外挪,以支承加宽的履带。这一套雪地行驶前的准备工作还是挺麻烦的,不过,这样改装之后,好比给战车穿上了一副滑雪板,使它的单位压力大大降低,在雪地上的平均下陷量只有320mm~400mm。据说,这一招很受驻北海道地区日本士兵的欢迎。60式自行无坐力炮未装三防装置,也不具备水陆两栖性能。

  总的看来,60式自行无坐力炮的性能在60年代~70年代是相当不错的。但是,随着新型主战坦克的出现,它的火炮威力已明显不足。日本军方曾利用60式自行无坐力炮的底盘,去掉无坐力炮炮,改装成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并进行了试验验。但终因制导时间太长,发射后不易迅速转移等缺点,这项计划不得不中途天折。目前,已有一部分60式自自行无坐力炮开始退役,但仍有相当数量在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