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后中国人均寿命突然增加的真相

作者:Pascal
发表时间:
+-

 1949年以后中国人口增长和平均寿命突然增加的真相

                                                                                                         2015-05-21 16:52:28

百度搜索:

https://www.baidu.com/s?ie=utf-8&f=8&rsv_bp=0&rsv_idx=1&tn=baidu&wd=1949%E5%B9%B4%E4%BB%A5%E5%90%8E%E4%B8%AD%E5%9B%BD%E4%BA%BA%E5%8F%A3%E5%A2%9E%E9%95%BF%E5%92%8C%E5%B9%B3%E5%9D%87%E5%AF%BF%E5%91%BD%E7%AA%81%E7%84%B6%E5%A2%9E%E5%8A%A0%E7%9A%84%E7%9C%9F%E7%9B%B8&rsv_pq=b6921dc40000b95b&rsv_t=31e6Ilbto38D7OtXDPnJYMF0n5WKvW7LcStTCz%2FrCXCYx7aVvhebkZDtxw4&rqlang=cn&rsv_enter=1&rsv_sug3=1


原文地址:1949年以后中国人口增长和平均寿命突然增加的真相作者:磐石


这里的宣传及其既得利益者的舆论喜欢说:“新中国的建立使得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到1981年延长到67.7岁,在不足十年内把平均寿命提高了20年多”,以此来表示新中国取得的成绩,显示国民党统治的糟糕,而就这个成绩而言,这的确是人类历史上惊人的伟大成绩,以前要提高这样的幅度需化时间是按千年计的,一个社会政治组织执政的政权,一个新政府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绩它究竟做了什么?是否有了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创造和发明?但是无论谁去寻找这个创造发明都是找不到的,因为是没有,可见到的只是新中国是基本上沿习苏联的管治模式,而且政治上动荡不已,有左反右反的政治运动而发生的杀戮,有大饥荒造成的饿殍数千万,文革的武斗仇杀等等都使到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时常暴增,这却是减少了新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的。

 

先看看数字的问题,解放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35岁是怎样得出的?按照1949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是47岁,当时的发达国家的是65岁,中国比世界平均的竟少了12岁,但1949年以前的几十年中,中国一直在打仗,国家不统一没安定是无从去搞什么人寿统计的,这“35”岁是否参考了20世纪初某些地区的例如什么中国农民寿命表摘要、某人的家谱寿命表和日本人水岛治夫的满洲居民寿命表之类得出的?这个就不知道了,但可以肯定的这不是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而是一个有政治目的的估计,这个数字越小,则新中国的成绩越大。 ( 后续 )

正文开始:

民国另一面:人口增长之快中国历史绝无仅有

由于民国时期长期处于战乱状态,民国政府对国内人口都从未普查过,声称“四万万同胞”只是根据卖盐数量推算出来的。1953年中国政府进行首次人口普查时,才知道全国人口已超过六万万。

 

从1644清朝建都北京至1851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前,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0.49%,增速低于唐朝前期、北宋前期和南宋前期,即便是其中增速最快的康雍乾百年“盛世”,年均增长率也不到0.7%,所以“清代前期人口的高速增长”是一个虚构的命题。而从1851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直到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中国处于传统治乱周期中两个“大王朝”之间的“乱世”,然而这个乱世的晚清和民国两段却有不小的差别:太平天国战争,使人口从4.36亿降到了3.65亿,民国前期却恢复了正常。在1911-1936年间;中国人口从4.1亿增长到5.3亿,年均增长率达到1.03%;尽管抗战时期又一次导致人口下降,但1949年年底人口仍达到5.4亿。因此民国时期的全国人口增长速度之快;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传统时代人口的增减是王朝兴衰的显示器,而乱世人口大减则是常规。然而民国时期尽管兵燹不断,天灾人祸深重,但与历史上“乱世”人口往往要损失一半以上甚至更多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民国却出现了历史上从未见过的人口“乱世增长”。复旦大学人口史研究团队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晶《中国人口史》六卷,其中后两卷就集中揭示了这一过去人们未加注意的重大问题。

过去人们都有两个印象,一是清代中期人口突飞猛进,连破一、二、三、四亿大关,由此产生了关于清代伟大的种种说法。二是从晚清到民国一直都说中国是“四万万”人口,这倒也符合人们对历代乱世人口衰落的认识,没有大减已经很不错了。而中国人口走向“高低高”的近代发展中模式,则是20世纪后半期至厉行计划生育前的事。

但是,由曹树基、侯杨方分别完成的《中国人口史》后两卷以翔实具体的考证和统计告诉我们,这两个印象并不真实。

在《中国人口史》第5卷中,曹树基证明,以往由于严重低估人口基数导致的所谓清中叶人口空前高速增长的说法不确。从1644清朝建都北京至1851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前,人口年均增长率0.49%,增速低于唐前期、北宋前期和南宋前期,即便是其中增速最快的康雍乾百年“盛世”,年均增长率也不到0.7%,所以“‘清代前期人口的高速增长’是一个虚构的命题”。(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35页)

而从1851年太平天国战争爆发直到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中国处于传统治乱周期中两个“大王朝”之间的“乱世”,然而这个乱世的晚清和民国两段却有不小的差别。清末以太平天国战争为主的咸同年间大战乱,固然使人口从4.36亿降到了3.65亿,辛亥革命前夕却恢复了增长。根据侯杨方《中国人口史》第6卷的研究,清末民初到抗战前的人口增速更是超过了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在1911-1936年间,全国人口从4.1亿增长到5.3亿,年均增长率达到1.03%。尽管抗战时期又一次导致人口下降,但1949年年底仍达5.4亿。侯杨方据此认为:整个“民国时期的全国人口增长速度之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侯杨方:《中国人口史》第6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75页)

而这种“乱世”人口增长率高于前朝(清)盛世的情况更是不同寻常,以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进行首次人口普查时,就出现了5.8亿、连同港澳台已超过6亿的惊人数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普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人口仍不到5亿),显然,1949年后超过2%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就是民国时期的这种变化的“自然延续,而并不是另一阶段的突然变化”。事实上,如果把民国年间惨烈的战祸与天灾与1949年后的“和平红利”的差别刨除,则1949年前后的人口增长模式差别并不大。因此侯杨方认为,从传统时代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变成现代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这样一种“中国人口模式的转变,发生于20世纪上半期”,即民国时期(侯杨方前引书,610-611页),亦即既不是发生在1949年以后,也不是发生在清中叶传说中的“人口爆炸”时代。侯杨方列举了许多史实,证明民国年间由于经济社会和医疗的进步导致人口模式发生的这种历史性变化。

 

不能说“中国崛起”了,我列举三组最基本的数字:

第一,全球近200个国家中,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400美元,位列全球第94位,怎么能说崛起?2010年,中国大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全球110名时,美国就开始炒作“中国崛起”,千万不能相信美国个别人的话。

第二,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最新公布的数据是74.83岁,而日本为82岁,世界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为88.5岁,中国该项排名为世界第83位,怎么能说崛起?

第三,中国现在的大学毛入学率是多少?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是26.2%。世界排名第40多位,怎么能说崛起?

 
中国人口近现代是怎样增长的

中国人口从1840年就有4亿人,到1949年,大概增长到5亿人。在这100多年内,尽管历经战乱,人口依然增加了一亿人。这段时间内,中国人口增长非常缓慢。可能达不到当时世界的平均水平,更逊色于欧洲、美洲的人口增长水平。此时的欧洲与美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地方,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人民最富裕的地方,当然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方。欧洲与美洲,经济增长构成中,主要的构成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导致的经济增长。另一部分构成,是生产力水平或科学技术的提高导致的。
  
欧洲与美洲,人口增长的原因,是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新开发的土地增加,导致的。中国从1840年到1949年的人口增长,也是这两个因素导致的。
  
对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人口增长,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小方面,新开发土地的增加应该是主要的因素。比如,东北的贡献是很重要的。1840年到1949年,中国增加的一亿人口中,估计30%是在由于开发东北导致的。5%是开发内蒙古导致的。还有一部分是开发云南等地导致的。因此,这一亿人口,主要是在相对边远的地方,增长的。
  
上海、青岛、天津、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发展,也对当时人口的增长很有帮助。其中,上海就贡献了300万人的生存空间与生存方式。占中国从1840年到1949年人口增长的这一亿人,约3%左右。台湾从1840年到1949年人口也增加不少,应该能占,中国此时增加人口的几个百分点。
  
而传统的人口密集地区,如河南、安徽、陕西、山西、等地,在这100多年内,人口几乎是停滞前进的。因此,中国从1840年到1949年的人口增长,是不均匀的增长,是新开发土地与科学技术或生产力前进共同导致的。如果没有新开发的土地,及生产力的前进,这100多年,中国人口是很难增加的。其实在这100多年内,中国人口增长了25%。年均增长速度是很慢的,几乎与人口停滞水平差不多。
  
为什么中国从1840年到1949年的人口增长,在许多省,会出现停滞现象呢?这样的人口增长停滞,是不是具有普遍现象呢?
  
其实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停滞,在历史上是很普遍的。一个地区所养活的人口数量,与这个地区的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关。也与这个地区所生存的人口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关,既与这个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有关,科学技术水平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产力水平。一个地区在自然条件及生产力水平一定时,确实有一个客观的饱和人口数量。中国从1840年到1949年,一些省份的人口数量,就是在当时传统的生产力水平下,人口达到了饱和,人口增长停滞了。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能使局部所可能养活的人口数量提高。既科学技术的前进可以提高一个地区饱和人口数量值。
  
这些地方没有搞计划生育,人口增长怎么会停滞呢?其实中国古代人口,基本都是按照养育能力,养育自己的后代。有能力的就多养一些后代,可以娶三妻四妾。没有能力的就少养一些后代,一妻二子。当然还有许多光棍,一个后代也不养,这些光棍,一般是懒汉或智力及身体有缺陷的人,没有能力养活老婆。
  
在古代,人们的劳动效果与自己的劳动程度成正向关系,也与自己的劳动对象成一定关系。人均劳动对象少了,劳动效果就差了,人们所可能养活的后代就少了,既人们平均养活自己后代的能力就小了。随着局部人口的继续增加,人均劳动对象就更少了,平均养育后代的数量继续下降,以至于下降到,人口的世代可持续更替水平时为止。现在这个世代可持续更替水平,大约是2.1个孩子,既每个家庭养活2.1个孩子,就可以实现社会人口数量的长期稳定。在60年前,由于死亡率很高,还有一部分的光棍率,因此,每对夫妇平均应该养活3个孩子左右,才可以达到社会人口发展的,世代可持续更替水平。
  
那时没有现在的避孕措施,人们无法控制自己生育。但是,每个家庭能控制自己,所可能养活自己后代的数量。每个家庭都是有脑子的,都知道自己的水平,以及自己继承的财富数量。根据这两点,每个家庭都可以确定,自己所可能养活的后代的数目。办法主要有,把超过自己养育能力的后代送给别人。比如,送给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这些夫妇虽然没有生育能力,但是有养育孩子的能力,这些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总是按照自己的需求与能力,养育一些别人不要的孩子。也有一些过剩的孩子,是送给某些愿意养孩子的光棍。这是最有人性的解决办法,也是最佳解决办法。
  
如果真的没有人收养自己的孩子,自己似乎也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了,就会有另一种控制自己后代的办法,我们听说的,过去的溺婴现象。这是最不人道的办法。大概也是最无奈的办法。是非避孕时代的无奈办法。在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中,我记得,朱德的父母,就曾经做过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在古代,也算是一种普遍现象吧!但是没有送养孩子普遍。送养自己的孩子,几乎遍布古代任何时期,而溺婴现象,是在局部地区人口饱和以后,才出现。
  
古人寿命一般不长。每个家庭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并不多。比如,一个家庭的男性或女性出现问题,这个家庭生育的孩子数量,一般就固定了。
  
人口饱和以后的时期,在古代并不太多,古代大部分时间都是人口非饱和时期。人口非饱和的原因,基本是战乱、瘟疫、自然灾害等导致的。比如,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局部的许多地方,人口都出现过,由于战乱、瘟疫、自然灾害等导致的,人口非饱和时期。如,陕西中部的回乱,导致那里大部分人口损失。长江中下游的太平天国运动,黄河的改道等等,都导致了局部人口,从暂时的饱和走向非饱和。对于全国性的人口非饱和时期,也很多,比如,从1640年到1800年的中国,可以有长达160年时间的,全国人口非饱和时期。
  
1949年以后,世界与中国人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此后的30年,是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中国此时的人口增长速度,基本跟上了世界的平均水平。由于中国拥有3年的饿死人时期,这使中国在1949年到198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虽然基本跟上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没有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导致使中国人口比例,从1949年占世界总人口的25%,下降到1980年的23%。这也说明,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是勉强跟上世界人口增长的平均水平。准确的说,是略低于世界平均人口增长水平,更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从1949年到1980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增长最为缓慢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可能是,三年的大跃进导致的饥饿。


1949年到198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不是由于人们生育的孩子多了,因为,此时避孕技术普及的应该比1949年之前好一些。估计,每个夫妇单位时间内,生育的孩子,可能比1949年之前,生育的还要少。在一生当中,平均每个夫妇生育的孩子可能会比过去多,这主要得助于夫妇平均寿命的提高。夫妇平均寿命的提高,平均使每对夫妇拥有更多的生育时间与机会。这应该是夫妇生育后代数目,可能提高的根本原因。我之所以用可能,是因为有相反效应的避孕技术的普及因素,不知道哪个效应大。因此,到底提高了没有?这应该由具体的事实数据来决定。
  
就是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孩子数目不增多,由于科学技术的提高,与生产关系的改变,也导致人们平均愿意养活的后代增多了。此时大概没有溺婴现象了,使婴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这应该是1949年到198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之一。
  
生产关系的改变,等效于变相的鼓励人们养育自己的后代,而不是送人或抛弃。因为,此时养育后代的成本在降低。不需要买地,买宅子等。在1949年之前,买地是必须要做,或要考虑的事情。这是养育男孩的基本前提,如果家庭没有能力给自己的儿子买地、造房,那么,你就没有养儿子的动力了,因为,你在养一个未来的光棍。人们养育自己的儿子,不但要考虑是否能把儿子养活大,还要考虑,是否有能力给自己的儿子找老婆。因此,1949年之前,养育一个儿子的门槛是很高的。人们虽然需要基本的传宗接代,但是总是会按照自己的能力控制数量。当然,儿子多了要负兵役,在1949年之前,也是很大的养儿负担。随着土地公有,使养育男孩的门槛降低,这客观上鼓励了人们养育较多的男孩。
  
在1949年之前,溺婴而死的主要是女婴。男婴一般容易送出去,那些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或光棍,抱养时,也是首选男婴。
  
1949年到198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是,人均寿命的提高导致的。
  
在1949年之前,中国人均寿命是35岁至40岁。人均寿命之所以这么低,一部分是婴儿的死亡率高导致的。198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是65岁以上。假如1949年中国人口是5亿,人均寿命是35岁,到1980年,人均寿命是65岁。那么,仅仅由于中国人均寿命的提高,就可以使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9.2亿多。人均寿命的提高,可以导致人口增加4.2亿人。当时的中国人口是10亿人,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加因素,绝大部分,是由于人均寿命的提高导致的。
  
当然我也许低估了1949年的人均寿命,假如1949年人均寿命是40岁,1980是65岁,那么由于人均寿命的贡献,导致的人口增长应该为,3.1亿人。既从1949年到1980年,中国增长的这5亿人中,有3.1亿是由于人均寿命提高导致的。也占增长人口的大部分。
  
人均寿命的提高,一部分是老年人岁数的提高。也有婴儿与儿童死亡率降低的因素。
  
老年人岁数的提高,对人口数量增长的贡献,从1949年到1980年,可以基本完全体现出来。但是,婴儿与儿童死亡率的降低,对1949年到1980年中国人口的增长,还不能完全的体现出来。还会在以后的时间内逐渐体现出来。
  
从1949年到1980看,主要是儿童死亡率的降低,因此,而存活的人口。这些人口结婚生子,继续导致人口规模的增大。夫妇平均生育孩子数量的增加,这个因素对人口总量的影响,估计不大。
  
因此,1949年到198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是,人均寿命的提高,可以导致老年人口增多,成年人口增加,以及人均寿命的提高导致的,使整个社会有了相对较多的婚龄青年(比如儿童与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必然会导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增多。),这些青年结婚生子。这是中国在这段时间内,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
  
也许还有这个原因,由于人均寿命的提高,导致夫妇平均生育后代的时间增多,客观上可能提高了夫妇平均生育的后代数目。不论哪个因素,最终都是人均寿命的提高导致的。
  
人均寿命的提高,除了直接提高人口数量之外,还降低了人口发展的,世代可持续更替水平,使夫妇的世代更替水平从3个孩子左右,降低到现在的2.1个孩子左右。
  
1980年到2006年中国人口的增长。在这段时间内,由于中国搞了针对汉族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汉族人口的生育。因此,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此时更加跟不上世界平均水平了。
  
世界近几年,每年人口增加8000万,中国不到800万,占世界人口增加的比例,不到10%,而中国此时的人口总量,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为20%。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一半。在这20多年内,中国占世界的人口比例从1980的23%,下降到现在的20%。是世界上,占世界人口比例迅速萎缩的国家。原因很清晰,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中国现在已经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增长最慢的国家。
  
中国现在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非汉族人口的大力生育。这是非汉族人口比例,在中国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现在中国年轻夫妇,人均养育的孩子数量,已经处于中国历史最低水平时期。平均起来看,应该是中国古代夫妇,平均养育孩子数量的一半不到。
  
在古代中国,人口饱和时期,汉族夫妇平均养育的孩子数量为3个左右。在人口非饱和时期,汉族夫妇平均养育的孩子量为4个左右。考虑到溺婴等现象,中国古代汉族夫妇平均生育量大概在6个左右。要比现在汉族夫妇平均生育的孩子多几倍。
  
中国人均寿命大概已经从1980的65岁左右,增长到现在的76岁左右。对于十亿的人口基数,由于人均寿命的提高,人均11岁的增长,占1980年人口总量的6分之1。约1.7亿。
  
中国现在人口13亿多,相对于1980年的10亿中国人,增加了3亿多。其中1.7亿是由于人均寿命的提高导致的。剩余部分是由于,1949年到1980年人均寿命的提高(比如儿童与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必然会导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增多。),这些青年结婚生子,导致的。还有一部分是,这些青年结婚生的后代,长大成人,又结婚生子导致的。因为,在某个时期多生育2个人,按照世代更替水平,对于现在75岁的人均寿命,意味着要增加6个人左右。这可以称为人口增长的惯性。如果想人为的改变这个惯性,结果是可怕的。比如,会带来未来的高度老龄化。会带来未来的人口迅速萎缩。这两个可能情况,那一个都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毁灭性打击。
  
现在的中国,在人为的影响人口增长的惯性,现在中国的夫妇生育率已经很低了,是发展中国家中最低的。已经远远的低于人口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世代可更替水平。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制造灾难。是缺乏远见,更缺乏智慧。
  
看一个国家人口增长是否合理,不是看这个国家人口是否在增长,而是看这个国家年轻妇女生育量,是否达到了人口可持续发展的,世代可更替的正常水平。没有达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并不多,中国已经名列其中。除了中国以外,其它所有没有达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国家(这些国家一般是发达国家),都在鼓励自己国民大力生育。而中国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大力限制自己国民的生育。政策水平一目了然。

 

   1949年以后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突然增加的真相


这里的宣传及其既得利益者的舆论喜欢说:“新中国的建立使得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从解放前的35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到1981年延长到67.7岁,在不足十年内把平均寿命提高了20年多”,以此来表示新中国取得的成绩,显示国民党统治的糟糕,而就这个成绩而言,这的确是人类历史上惊人的伟大成绩,以前要提高这样的幅度需化时间是按千年计的,一个社会政治组织执政的政权,一个新政府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绩它究竟做了什么?是否有了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创造和发明?但是无论谁去寻找这个创造发明都是找不到的,因为是没有,可见到的只是新中国是基本上沿习苏联的管治模式,而且政治上动荡不已,有左反右反的政治运动而发生的杀戮,有大饥荒造成的饿殍数千万,文革的武斗仇杀等等都使到非正常死亡的人口时常暴增,这却是减少了新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的。

 

先看看数字的问题,解放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35岁是怎样得出的?按照1949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是47岁,当时的发达国家的是65岁,中国比世界平均的竟少了12岁,但1949年以前的几十年中,中国一直在打仗,国家不统一没安定是无从去搞什么人寿统计的,这“35”岁是否参考了20世纪初某些地区的例如什么中国农民寿命表摘要、某人的家谱寿命表和日本人水岛治夫的满洲居民寿命表之类得出的?这个就不知道了,但可以肯定的这不是一个精确的统计数字,而是一个有政治目的的估计,这个数字越小,则新中国的成绩越大。

 

解放前人口平均寿命低是必然的,因为经历了中国统一的战争、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等等不断的战争,在人们互相砍脑袋、社会生灵涂炭时期人的寿命怎能不低?所以无法去预期人寿和统计人寿的,到了国共内战时期,中共要革国民党的命,国民党骂中共动乱破坏,国家好比在瓷器店内一个人造反而另个人则武力制止而打了起来,把瓷器店打个稀巴烂一样,事后造反的却说这就是你经营瓷器店的结果,这显然有失公道了。因此应该区别开来,要确定是35岁这个数字,须明确这其实亦是一个战争时期的数字,是国家破坏时期而不是建设时期的数字。

 

如果地球只有中国这一个国家,施政有这样的成绩或者都可以归掌权者,但是中国只是地球其中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一直与外界往来和受影响以至被改变,例如被侵略蹂躏,而49年前数十年来得到多个国家的金钱武器粮食医药等等的援助已成了习惯,新中国刚成立时,这时期西方的文明正席卷全球无坚不摧,并且风头正劲,这时,特别是其能够挽救人的生命和保护人体健康的西方医学和医药设备的文明,是所有的落后国家特别是在安定发展中的国家无法抗拒的,新中国成立后,西方的医学、医疗、医药、设备及其传染病的预防、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等等,被加速吸收而在剧烈地改变新中国,掀起了大规模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移风易俗,扫荡了中国古老的陋规恶习,那时的说卫生、爱清洁口号就沿用至今,从此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医疗卫生状况,降低了疾病和死亡率,例如传统上造成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很高的接生婆接生,其一盘开水,几块反复用的脏布和生锈的剪刀而导致感染率很高的情况得到了避免。

 

由此可见,是西方医学和医药设备的文明使新中国人口寿命猛然增加了20多岁,而且不但是惠及中国,其实是使世界的人口平均寿命猛增20多岁(该时期一些国家的战争、种族屠杀、自然灾害、饥荒和瘟疫等等都不能掩盖这个事实),而延长寿命最关键的其中一项,是药物“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首先缘于英国科学家弗莱明的伟大发现,发现了青霉素抗菌的特效,到了1944年美国能够生产出来广泛应用,直到1958年时已发现和生产应用了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创霉素、土霉素和卡那霉素等等一系列的抗菌素,而且新产品以还在不断地增加,以美国为首的先进国家建立了大规模的抗菌素制药工业,将药物供应全世界,适逢中国内战结束而加快了这类特效药在大陆的推广,中国除了进口药品就是进口原料药简单地加工成制剂来应用,而新中国一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就由苏联援助建立了华北制药厂,这是苏联援建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使用了德国的设备而实现了用量最大的青霉素和链霉素能够大部分自产。

 

抗菌药的应用能够将二战之后威胁人类生命的绝大部分疾病都抵御和遏制住了,人类终于结束了面对病原菌束手无策的日子,能够有把握地战胜多数危险的疾病,大幅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开创了战胜和压制病魔的历史,这是美国英国等等先进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医学文明的发明创造使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了20年,这就是新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突然增加的真相,因为在今天看来没什么危险的疾病如伤寒、肺炎、肺结核、脑膜炎、痢疾、疟疾、猩红热、白喉和流感等等较常发生的疾病,在抗菌素发现之前都是轻易夺命的可怕疾病,现在还有很多老年人是肺结核的痊愈者,老人们都记得以前人们的短命,人们是如何容易突然地从人间消失,孩子不易养大,孙子长大难见到祖父祖母辈,能三代同堂的很少,试想像一下,如果今天仍是这样早早没有了祖父祖母甚至父母是多么可怕,多么遗憾,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可见抗菌素的发现和制造是何等的伟大。可以设想,即使在今天,如果取消了抗菌素的应用,世界的人口平均寿命肯定就要减少20岁以上,寿命折半都很有可能,今天新抗菌素的研制正与细菌的变异和耐药竞赛,形势严峻。如果也计算农牧养殖业对抗菌素的依赖,若没有抗菌素将使生产将一落千丈时对人类食物的影响,人类寿命更有一个很大的减幅。

 

无论那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能尽快地、能充地分汲取人类的先进文明,必然能够尽快地让其国民的人均寿命延长,尽快得到幸福,就如亚洲的先进国家,如亚洲的“四小龙”,它们提高人口平均寿命的数字并不比大陆低,而且其数字是经过民主制度下人民的审核的,没有水分,其社会要怎样地吸收人类文明,人民亦能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更明白到进步的功劳主要来自那里,决不会像北朝鲜那些患白内障的民众那样,政府恩准让某一外国义务眼科医疗队入境来限其时间、限接受手术人数,而其中的幸运儿能够重见光明却在领袖像下哭谢,那样愚昧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