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作者:风轻云淡99
发表时间:
+-

以道治国仁德如天

帝尧以德教化民众,吃粗粮饭、野菜汤,天下大治,人民乐在其中而不知。

提起尧舜,人们都知道是美好社会。是人间最向往的美好社会。那么尧舜社会有多么美好呢?

我们来讲几个尧帝的故事

尧帝“五帝”之一,是黄帝的五世孙,帝喾之子,母为庆都。是一位重德爱民的上古圣君。

史记记载: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白话译文:帝尧,名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白话译文:孔子说:「真是伟大啊!尧做人君啊!真是伟大啊!像上天的仁慈,尧效法上天伟大的仁慈。真是深远啊!人民没法列举他的功绩。他对人民的贡献,真是伟大啊!他所设立的典章制度,辉煌灿烂啊!」

一、践天子位,以道治国仁德如天

尧十三岁被帝挚封于陶邑(山西襄汾县陶寺乡),称陶侯。他在国里任贤用能,体恤民众,几年功夫,将一个陶国治理的非常好,四邻诸侯都佩服他。

十五岁,改封于唐邑(今河北唐县),称为陶唐侯。陶侯动身那天,差不多全城人都来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直至十里之外,经陶侯再三辞谢,才哭拜而去。

当时远方各诸侯国有奇异怪兽以人为食,大量吃人,百姓大受其害,弃了家乡,四散逃命。听说陶唐侯仁德如天,各诸侯国派人前往唐邑,乞救于陶唐侯,尧就派老将羿去斩妖除害。灾害消除,获万民敬仰。

尧二十岁时,他的兄长帝挚崩逝了,挚遗诏中命尧为天子。同时,九千二百五十国,共同推尊陶唐侯为帝。俯顺万国之请,尧践天子位,从此以后改称为帝尧。

帝尧临朝,任命弃为大司农,掌管教导农田之事;任命契为大司徒,掌管教育人民之事;任命羿为大司衡,掌管教练军旅之事。命羲和等四人分掌四时方岳之职,叫作四岳。

羲仲为东方之官,凡是东方之事,及立春到立夏两个节气以内的事情,都归他主持。羲叔做南方之官,凡是南方之事,及立夏到立秋两个节气以内的事情,都归他主持。和仲做西方之官,凡是西方之事,及立秋到立冬两个节气以内的事情,都归他主持。和叔做北方之官,凡是北方之事,及立冬到立春两个节气以内的事情,都归他主持。

帝尧生活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着葛藤织成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

帝尧常常深入山野,求贤问道。寻到人才,即因才适用。寻得有道仙人,就要禅位于仙人。仙人不肯受,即拜其为师,求教仁德之道。帝尧拜的师有尹寿、许由、子州支父、伊蒲子、方回等,都是德行高蹈学识渊博的隐士。

欲谏之鼓四方使臣前来朝拜

二、慈悲于人及草木动物

圣王帝尧合天道以德教化民众。那时尧刚刚摄政,他叫众臣尽职重德,教导民众友爱,孝慈。

一天,尧见一个山民倒在路旁呻吟,就关切的问:「你怎么啦?」山民无力的说:「饿……」尧便拿出自己的乾粮递过去说:「吃吧,是我使你挨饿的呀!」山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尧对随行大臣们说:「从我的口粮里拔出一部份,送给挨饿的人」。大臣们问:「那您怎么办?」尧回答说:「我吃稀一点儿,多吃些野菜就行了。」

一天路过一个小镇,帝尧看见一个人被捆绑在街上示众,便走过去问公差:「他犯了甚么罪?」公差回答:「偷粮食。」尧问罪犯:「你为甚么要偷粮食?」罪犯回答说:「我们那里遭了旱灾,颗粒无收。」尧便对公差说:「把我也捆绑起来吧,是我使他犯罪的。」

公差和随行大臣慌忙跪下。一个大臣说:「他犯罪是旱灾没有粮食吃,与您无关呀!」帝尧认真的说:「黎民无力抵抗灾害,是我的责任,没有吃的就偷盗,也是我没有教育好。怎么说与我无关呢?」于是,尧命令大臣们把他捆起来,站在罪犯的旁边。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观看、跪拜,感动的哭声震天动地。

尧说:“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犯罪,就是我害了他。”他的仁爱声名远播,四方蛮夷都受到感化,纷纷派遣使臣前来朝拜。

帝尧为天子,但是他的宫室极其简陋,只是用土坯砌成的大屋罢了。庭院中都是泥土。各种花草种类繁多,生满庭院。有的春生秋枯,有的四季青葱,有些开花结实,有些仅有枝叶而并不开花,不可胜计。帝尧爱它们饶有兴趣,从不肯叫人去剪除它们。每日朝罢,总在院中,闲步徘徊,观看赏玩。

且说那日司衡羿请帝尧田猎,古时的田猎就像现在的军事演习。田猎可以检阅士兵的武艺,考察羿的成绩。帝尧允许,就叫羿去筹备。于是羿就和大司徒契去准备。他们把时间选在冬天,选了一片挺大的山林。到了田猎那天,帝尧看见他们安排的四面合围。帝尧道:“四面合围,未免太不仁了,放它一面吧。”

大司徒道:“臣听说,古时候天子田猎,……冬天,万物尽成,无所顾忌,所以田猎起来,所捉到的禽兽都可以杀,不必选择。现在正是冬令,应该用狩法,何妨合围呢?”

帝尧道:“这个理由,朕亦知之,不过四面合拢来,使它们无可逃避,朕总嫌它是个不仁之事,不如放开一面吧。”众臣听了,都佩服帝尧的仁德,不再多言。于是司衡羿传令将士,将东面一门撤了。

有记载说:尧做君王后,夏天穿着麻布衣,冬天穿鹿裘,居住的房子,椽子都没有修整,参差不齐,屋盖上长满青草,平日吃的是粗粮饭、野菜汤,连一个最普通百姓的生活都比他强。

三、尧帝劝说兄弟和睦

阏伯、实沈是尧帝的两个异母兄弟,二人不睦,经常打仗。尧帝亲自去他们那里劝解。尧帝去时,正遇上他们两帮人在打斗。帝尧阻止他们的互斗。

尧帝劝解阏伯、实沈两兄弟,说:“一个人在世做人,不要说是个弟兄,就是常人相待,亦不可专说自己一定不错,别人一定是错的。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有过,那么应该把自己的过先除去了再说,不应该将自己的过先原谅起来、掩饰起来,把别人的过牢记起来、责备起来,那么就相争不已了。”古人说得好:责己要重,责人要轻。……至于弟兄,是个骨肉之亲。做阿弟的,总应该存一个敬兄之心,即使阿兄有薄待我的地方,我亦不应该计较。做阿兄的,总应该有一个爱弟之心,就使阿弟有失礼于我的地方,亦应该加以原谅。”

譬如左手偶然误打了右手一下,是否右手一定要回打它一下吗?右脚偶然踢了左脚一下,是否左脚一定要回踢它一下吗?何以兄弟之间,竟要如此计较起来呢?”……假使汝等的子女,亦和汝等一样,终日相争相打,甚至于性命相拼,汝等做父母的,心里是快活呢,还是忧愁呢?……兄弟相争,非但不友不恭,而且不孝,汝等知道吗?”说到此处,不觉凄然下泪。……然后帝尧把阏伯安排到东南,把实沈安排到西北,从此两个永远不曾再见一面。

圣王帝尧合天道以德教化民众

四、天下大治,人民乐在其中而不知

这年是帝尧即位后的第五十载了。一日,帝尧想知道天下百姓对自己的治世是否满意。次日早朝,就将这个问题寻问众臣,众臣都回说不知道。帝尧叫几个人到田野郊外去打听:“究竟天下治了没有?天下百姓愿戴我不愿?”哪知去了回转来,回复一个“不知道。

”帝尧听了,觉得诧异。后来说道:“还不如我自己去打听吧。”说著,便换了一身普通百姓的衣服,走出宫门。独自一人,渐走渐看。忽见转弯地方有一群人围在一处,不知何事,也挤进去看看。却是一个白须老人,坐在地上,手拿一根棒槌,玩儿著击壤的游戏。

忽听人群中有一个人说道:“现在的时世真太平呀!你看,大家除工作之外,都是熙熙嚷嚷,无忧无虑。连这个八十岁的老翁都优游自得。帝的恩德真广大呀!”哪知击壤的老人听了这话,忽然大声说道:“什么帝恩帝德!什么广大不广大!你听我道来。”随即一手击壤,一面口中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这个歌唱完之后,把帝尧的意兴扫了一半。因为帝尧见有人称赞他恩德广大,以为这是百姓愿意推戴的表示了。哪知击壤老人却说“帝力何有于我”,意思是帝的恩德于我何干,岂不是明明不承认吗!

且说帝尧回宫之后,把刚才经过情形仔细一想,觉得:“天下似乎已治,似乎未治。百姓推戴我的,似乎亦有;那不愿推戴我的,亦似乎不少。”后来再想想:“不如去问老师吧。”

次日,驾车到了尹寿家中,见子州支父先生也在这里。”帝尧大喜,即忙上前施礼,……礼毕,方才坐下。

尹寿便问帝尧道:“帝今日轻车简从,辱临舍下,必有见教之事?”帝尧便将心中之事述了一遍。

子州支父说道:“这个真所谓至德之君,至治之世呀!”帝尧道:“老师何以如此说?”子州支父道:“一个人终身在天之下,地之上,哪一个不受天地的恩德?哪一件事不受天地的恩德?然而哪一个是知道切实感谢天地的?我们做事,但求有济,何用赫赫之名?……。

真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福中不知福,蜜罐之中不知甜。因为那时帝尧治世50年了,以仁义德行教导天下,天下无刑法,都人心向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都不用别人管束,都自觉以天道为心法自警自律,百姓们自给自足,安居乐业,自由自在。对盗窃、争斗、奸诈等名词都陌生不懂了。没有坏,都不知道什么是好了。这是何等的美好社会啊!帝尧治世80年后,将帝位禅让给虞舜。帝尧治世,后世万古敬仰

https://github.com/yowping/repo1/blob/master/oGate.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