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界的三位左派大咖

作者:吕鱼冰
发表时间:
+-

中国经济学界的三位左派大咖

中共近些年实施的红色大转弯政策,大陆知识实业精英喝彩者甚少观望怀疑反对者众多。在这样的氛围之下,经济学界竟然还有郎咸平林毅夫李世默三位左派大咖,确实是中共不幸中的万幸。

中国大学经济系商学院与社会上的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催生出多如牛毛的财经专家,如果是与美国同行比较,他们的话语权与社会活动能量似乎还稍胜一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国务院办的40人经济论坛,林毅夫胡鞍钢二人除外,其余38人的发言都是右派言论,结果是大大的高参副总理刘鹤只好中途逃之夭夭。

三位左派经济学大咖之中,1956年台湾出生的郎咸平最为年长,三十岁时拿到滨州大学博士学位之后有多所名校执教的经历。与另外两位左派财经大咖比较,郎咸平的主要特征一是持之以恒的反美论调,二是对中国经济改革一些主要政策的公开批评。2004年郎在上海电视台开辟的财经郎闲评》节目受到社会欢迎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对国有企业搞股份改制做了激烈批评,郎的节目被官方以普通话不过关为由取消。教授最主要的看法是中国有自己的巨大市场只是需要把自己放开搞活,没有必要乐不思蜀把自己变为世界工厂。投入到世界经济大循环的后果不仅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而且还使中国经济结构空虚脆弱,失去了抗击大风大浪的能力。

经济学者持有左派社会主义观点丝毫不足为奇。令人费解的是郎为何一直像劣等五毛那样认为改革开放几十年就是美国不停地给中国下套挖坑的过程,美国历来是不怀好意。正如五毛们所说,美联储升息降息都是剪中国羊毛,美国与中国多做或少做生意都免不了是心怀鬼胎。

与郎咸平比较,林毅夫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经济学人。他一个小小的污点是他办的一个社会基金在接受了杨澜和吴征的一笔巨额捐款之后,林利用他的权势在所有教授都反对的情况之下逼着复旦授予了吴征一个政治学博士学位。去年国务院搞的40人经济论坛,林毅夫提出中国有必要开发一套适合自己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经济学理论,虽然从逻辑和现实的角度来看不无道理,但遗憾的是林的一通发言只算是一种模糊的感受。作为一位深谙各种经济学流派的大咖,林毅夫竟然没有提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向人展示几个主要的展开维度或探索路径。

把李世默他看为经济学大咖会遭到不少人的耻笑,不错李拥有伯克利经济博士头衔但其主要职业是为机构投资理财而并非是学术探讨。李之所以能勉强地被视为大咖主要还是因为他以学者的身份(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通过他的所谓“元述事终结”理论为他赢得了一大圈粉丝,终于如愿以偿成为高级五毛中的翘首。李世默的所谓理论实际上是无可救药地在逻辑上存在两个巨大的漏洞。第一,把对原来模式的模仿和修正认定为是对原来模式的基本否定。第二,把一些还模糊不定或暂时的现象奉为圭臬视为新的长期的历史规律。

按照常识,要准确地描述现代人类社会就必须把握围绕住市场经济,法制和国家政体这三个最基本的维度。中国经济40年的改革开放很显然就是采用了西方模式的市场经济 (同时保留了一党专制)。中国近40年所发生的一切只是证明了西方市场经济“元述事”模式所具有的巨大威力,而一党专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虽然看上去必不可少但比较而言只能算是第二位次要的因素。一党专制是原来旧有的因素,市场经济在别国发挥威力并不需要一党专制的陪同。

法治一直是中共装饰门面的重要内容,在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受到挑战的情况之下,法治的作用不但是维持社会安定和经济运转,还是中共可以把自己看为“文明“人和合法统治者的重要标签。只要中国经济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一天,官方就必须依从法治至少在表面上认同国际法则。官方常自我吹嘘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难道不是越来越多地采用了与西方类似的法律条文?

当然,毫无遮掩的一党专制作为中国政体的主要特征不但是挖空了法制的坚实基础同时也给市场经济抹上一道不伦不类的色彩。李的思路就是,从西方引进的法制和市场经济被赤裸裸的一党专制变形之后就不再具有西方特色而是已经改头换面,被称之为天朝独创天朝模式。上海商飞正研制的中型大型客机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各种零件将近90%从西方进口,成功试飞之后不是也被称之为“中国制造”? 据说华为手机大部分零件来自国外,但不妨碍华为手机成为民族骄傲。只是关键零部件如果出现断供,华为手机立马就会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想为创建中国模式理论立下头功的李世默和类似他的那些人士应该记住以下两点:

第一, 灿烂的中华农业文明从西汉到清末两千多年之间社会文明形态和科学技术几乎是死水一塘缺乏任何实质性的突破。中国人所拥有的新观念和新的社会形态无疑是受到西方冲击的结果。

第二, 中共对于民主的态度长期以来属于人格分裂状态,既不敢完全公开抛弃又异常害怕民主会导致颜色革命丢失了先辈们打下的红色江山。记住中共的初心包括“人民当家做主”这项重要内容,中共不久前颁布的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民主”还是装饰门面必不可少的一道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