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古人很简单,睁开眼睛,就只看见男女两件事’吗?

作者:和颜清心
发表时间:
+-


朋友,之前我们是围绕着如何练习呼吸进行的,如果不掌握正确的呼吸,就不会有健康的身体,练习呼吸(内呼吸)是我们健康活着的底线。好像从 2017年10 月21日以来,即第404篇博文《不懂中华文化,是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以来,我们从原始社会的文明(包含占星术的起源)开始,中间经过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各时期的占星师及其作品(如,步天歌、推背图、易经、五行大义、五运六气思想、人体经络学等),直到最近又学习了胎息经、上品丹法及如何防止脑控等,现在,就让我们在这条占星学、天象学等古代文化的长河中继续徜徉吧。在叙述宋元明清天文学前,我们还需要回顾或复习一下古代天文学(在隋唐以前)的大概脉络。


【前言】


最近,有朋友说:“其实古人很简单,他们睁开眼睛,就只看见男女两件事”,哇,睁开眼只看见男女,那是我们这些俗人的事,至于古人,尤其是古代圣哲,他们感知世界不是睁开肉眼看的,那些流传至今的圣典,是‘感而遂通’的作品、是古代圣哲‘内省’的结晶。确实啊,人类睁开眼所见的,多为男女等物质之事,而有关‘心识’或‘心识背后’的天象,那是肉眼看不见的事情。现在让我们本着对古人的尊重或理解,继续学习古代文化的精华部分——古代天象学吧。 

古代天象学(古称占星术)是古代文化发展最早的一种学问。古代天象学发展脉络大致如下:


1、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是天文学的萌芽时期


当时人们注意到太阳的升落、月亮的圆缺变化,从而产生了时间和方向概念,从后代考古发掘来看,半坡*民族的房屋都向南开,一些氏族墓穴也都向着同一方向。人们在陶器上绘制了太阳、月亮乃至星辰的图纹。(*半坡民族指新石器时期居住在西安市半坡村一带的民族。所谓半坡村遗址位于西安市半坡村,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至今约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


2、夏朝


进入奴隶社会后,占星天文学逐步得到发展。相传夏朝已有历法,乃至今天人们还把农历称为“夏历”噢。

 

3、商代


根据甲骨文记载,商代将一年分为春、秋两季,每遇‘平年’是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其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商代甲骨文还有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


4、西周


西周设专人管理计时设备帮助观测天象。春秋时期,人们能由月亮的位置,推出每月太阳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十八宿体系。据《春秋》一书记载,当时已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在同一书中还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慧星的最早记录。(孛bèi   古书上指光芒强盛的彗星。)


5、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甘德、石申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星占著作,后人将他们的著作合在一起称为《甘石星经》。随着星占观测的进步,古人创造了二十四节气。


6、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全国制定了统一历法。西汉武帝时,司马迁参与改定《太初历》,《太初历》具有节气、闰法、朔晦、交食周期(交食指日蚀或月蚀周期)等内容。这一时期还制作了浑仪*、浑象*等观测仪器。

【*浑仪是由有刻度的金属圈组成,这些圆形的骨架代表天体的赤道、黄道、子午圈等,金属球代表天体。* 浑仪的中央通常是代表地球或太阳的金属球。中国古代的浑仪还有代表白道的圆圈和协助观察用的窥管(作用如同望远镜,但没有镜片)。浑仪与浑象不同(浑象是一种仿真天体运行设备。‘浑象’又叫‘浑天仪’)。中国的浑仪由西汉‘落下闳hóng’制造(后来元朝的郭守敬把圆圈简化,因为浑仪圆圈太多,妨碍观察,郭守敬的浑仪称为简仪。) 】

两汉时期,在天文理论上,先是提出“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即将宇宙比喻为鸡蛋,地球如同蛋黄浮在宇宙中,进而又有人提出“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天穹,天是无边无际的。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祖冲之在公元462年完成了《大明历》这是一部精确度很高的历法,如它计算的每月,日数为27·21 223日,同现代观测的27·21222日,只差十万分之一日。


8、隋唐时期


释一行、南宫说等人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对子午线长度的实测。占星家根据天文观测,绘制了一幅幅的星图。在敦煌,就发现唐中宗李显时期(705—710年)绘制的星图,共绘有 13 50多颗星,而欧洲直到1609年望远镜发明以前,始终没有超过1022颗星的星图。


【说明】


最近准备换一台新计算机,在换设备期间,可能会暂停数日写博文,敬请宽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