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生产力阶段同一地区的价值是不同的

作者:香椿树1
发表时间:
+-

此文缺少另外一个角度, 英国离岸制衡策略挑拨欧亚大陆互斗而得利, 以及美国两次世界大战双边卖军火从而积累人才黄金这个角度需要考虑。 但可能时间尺度不一样吧。 春雨研究的对象是千年万年。

不同的生产力阶段同一地区的价值是不同的
  泪痕春雨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为什么会一直遥遥领先于南方呢?更主要的是,南方为什么后来会渐渐反超北方呢?
  简单的看,这似乎只是一种偶然。其实呢,这几乎是必然的!
  在金属工具初级阶段,人类只能把半干旱地区开发成广阔的农田,因为那里没有密布的丛林、水网。在这种背景下,北方这种半干旱地区,自然容易进入文明阶段。
  而湿润地区呢,因为丛林、水网密布,所以在金属工具初阶段,很难把它开发成广阔的农田。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南方那种湿润地区,自然很难进入文明阶段。
  事实上,西欧一直落后于南欧北非西亚的主要原因也在这里;恒河流域的文明,一直落后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主要原因也在这里。
  表面上,农业很容易发展,因为从理论上,它并不复杂。
  问题是,在金属工具普遍应用之前,仅仅是开荒、耕地、锄草这种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工作,也会把人类难住。
  即使是在半干旱地区(那里没有密布的水网丛林),如果没有金属工具,人类前想把一块土地上树木、灌木、野草清理干掉,也是非常困难的;单纯的火烧,是无法把树木、灌木、野草的根部清理出去,且不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遍地这种植物的根部,农业生产也难以进行啊。
  而且就算把这些树木、灌木、野草清理干尽了,在没有金属工具前,人类想耕出一片广阔的田地,也实在太难了;就算开耕出一片广阔的田地,后来的锄草工作,也是很难进行的。
  更主要的是,进行农业时还需要进行最简单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在没有金属工具时,也是很难进行的。
  
  总的来说,在金属工具日益普及之后,许多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工作,在此前那可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在金属工具出现之前,人类的农业只停留在刀耕火种的阶段;甚至在金属工具出现初期,也只能停留在这种阶段。
  
  总而言之,放火烧出一片荒地,挖一些坑埋点植物的种子,能收多少算多少。
  
  在这种时期,你千万不要指望人类把一片树木、灌木、野草丛生土地弄成田地。更不要指望,他们每年春天把一片广阔的土地翻挖一遍;更不要指望他们在植物生长的季节,还要把广阔田地上的野草锄掉……..。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基本事实,自然就会知道,只有在金属工具出现后,严格意义上的农业才会出现。
  
  但是即使进入此时,人们也只能全面开发树木、灌木、植物相对较少的半干旱地带,面对树木丛生、水网遍布的湿润地区,人们多少还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随着金属工具日益普及、成熟,简单的树木、灌木、野草、水网已无力阻止人类大面积开发农田了。
  
  在这种背景下,广阔的湿润地区,也大面积的被人类开发成农田。
  
  而湿润地区一旦开发出来,农业、商业发展的潜力,就会远远高于半干旱地区。
  
  因为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而且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远远长于北方,所以只要开发成农田,农业就容易高产;只要水系沟通后运输就容易便利。
  
  进入这个阶段,南方自然开始渐渐反超北方了。
  
  当然了,习惯唯心史观、或英雄史观的人,通常很难接受这种解释。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地的发展快慢,就是当地人思想意识的体现,甚至当地伟大人物思想意识的体现。
  
  问题是,进入近现代后,大江南北通常都处于一个国家、一种体制下。但是东南地区的经济水平,却是不断超越北方,这是因为什么呢?显然是因为彼此的自然、地缘价值不同。
  
  当然了,近代史初期,欧洲遥遥领先于其它地区,后来渐渐被美州、东亚超越,这是因为什么呢?显然也是因为彼此的自然、地缘条件发生了变化。
  
  总的来说,在不同的生产力阶段,同样的地区,它的自然、地缘价值,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时,因为湿润地区无法开发成良田,所以这里的自然价值就会比较低;但是随着生产力渐渐发达,这里会渐渐都开发成良田,而且因为水资源丰富,这里的自然价值就会大幅度的上升。
  
  再比如,在大工业之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因为人类利用它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其需求也是有限的。
  
  但是当大工业文明开始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自然、地缘价值就会越来越大。
  
  再比如,当中国古代文明还局限在黄流域时,一些有可能成为贯穿南北经济的枢纽地区,也不会有多大的经济、地缘价值。
  
  但是当南方经济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南北之间的经济往来密切,尤其是贯穿南北经济的运河开始修建,众多地区会因为成为南北经济的枢纽,军事、政治、经济价值都会大幅度的提升。
  
  再比如,当南北经济往来,主要依靠运河沟通时,那些处于运河沿岸,尤其是处于运河与长江、淮河、黄河交汇处的地区,它的经济价值自然非常巨大;问题是,等到海运、公路、铁路运输日渐繁荣后,相关地区的经济价值自然就会相对降低了。
  
  再比如,在全球贸易开始前,许多地区就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但是在全球贸易开始后,这些地区就有可能成为几大洲往来的枢纽,于是成为最繁华的地区。
  
  最经典的就是新加坡、香港、上海等地,在大洋时代到来前,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可以说很差,地缘价值也可以说很差;但是大洋时代到来后,这里的自然、地缘价值就翻着跟头上升了。
  
  因为南方渐渐开始全面开发时,正好是北方大乱之时,所以人们难免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北方长年战乱,所以人们都不断向南方迁徙,于是南方经济遂开始大发展了。
  
  其实呢,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因为在人类生产力水平,不足以大规模开发湿润地区的时候,北方再战乱,人们也不会大规模向南方迁徙;更不会引起江南经济大幅度上升的。
  
  最简单而言,秦末、西汉、东汉末年北方也是一片混乱。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北方人大举向南迁徙的事,更没有听说过南方经济因此大幅度上升的事。
  
  所以在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湿润地区的能力前,不论北方经过多少战乱,不论战乱的结果有多耸人听闻(户口减半、十室九空),江南也绝不会因为北方大量人口迁徙而迅速发展起来。
  
  因为类似的原因,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古代最发达地区的优势,持续保持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
  
  从这层意义上,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北方人大规模向南方迁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江南那种丛林、水网遍布的地区,也可以很容易开发成农业生产区了。在这种背景下,南方可以供养的人口越来越多,所以人们迁徙的动力就会越来越大。
  
  当然了,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相对落后,所以并不能充分开发湿润地区。在这种背景下,广阔的江南地区地区,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
  
  但是整体来说,此时已拉开了南方渐渐赶超北方的序幕。而这种序幕一旦拉开,南方渐渐赶超北方,就会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因为湿润地区一旦被开发出来,仅仅是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就足以对北方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用唯心史观去解释,一地的发展快慢,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能力强弱。
  
  其实呢,人才是长腿的,而且是逐利的;财富没有长腿,但它是追逐利润的。
  
  所以一个地区不能让人才实现他最大的价值,人才就会从那里离开;一个地区不能让财富获取最大的利润,财富也会渐渐从那里流走。
  
  反过来说,一个地区能让人才实现最大的价值,人才就会涌向那里;一个地区能让财富获取最大的利润,财逼就会源源不断的向那里汇集。
  
  所以当一地在特定的生产力阶段,自然、地缘价值变大后,五湖四海的人才都会涌向哪里,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财富都会向那里汇集。
  
  最经典的地区,就是上海、香港,这里本来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但是在全球经济开始后,这里迅速变成东亚大陆与外界联系的枢纽地带,所以各种人才、财富源源不断涌向这里,于是很快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于是很快成为世界级的大都市。
  
  人才为什么会涌向那里、财富为什么会涌向那里、最新的技术为什么会涌向那里,显然是因为在特定的生产力阶段,这里的自然、地缘价值变得空前巨大了。失去这种背景下,这些地区的人思想意识再超前、能力再强大,也无法让这里突飞猛进的发展起来。
  
  我这样说,也许有人又会说,我在宣扬宿命论,这样说来,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其实呢,我只是说一些客观的规律罢了。
  
  我们承认客观规律,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完全被动的适应客观规律,而是我们应该更好的利用、驾驭客观规律。
  
  但是,对于许多英雄史观根深蒂固的人而言。北美之所以可以反超欧州,就是因为北美统治者代代出英贤;如果非州也出现华盛顿之类的人政治家,现在称雄全球的地区就不是北美,而是非州了。
  
  总的来说,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价值,会随着生产力变化的。
  
  自然条件也许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它的价值是不同的。
  
  在石器时代,那些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自然价值,并不会有明显的差别。所以早期的原始文明,分布看起来好像毫无规律,因为各种地区都有可能出现早期的原始文明。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渐渐进入金属工具时代,比较大的文明圈,全部是大河流域附近的半干旱地区,因为在金属工具并未高度成熟时,人类很容易把大河附近的半干旱地区(没有密布的丛林水网)开发成良田,而很难把湿润地区的(丛林水网密布、山地丘陵众多)开发成良田。
  
  因为类似的原因,此时中国历史疆域上,黄河流域的文明远远高于江南地区;西方历史疆域上,北非南欧西亚的文明远远高于西欧地区。
  
  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发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从前难以开发的湿润地区,开始被越来越广阔的开发出来。于是湿润地区的农业价值开始被挖掘出来,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历史疆域上江南的经济地位开始不断攀升,渐渐超越北方;而西方历史上,西欧的经济地位也开始不断攀升,渐渐超越北非南欧西亚。
  
  进入工业时代,各种矿藏丰富的地区,经济价值也会渐渐大幅度上升,最经典的就是石油储藏丰富的地区,就因为控制着工业的血液,所以经济价值不断攀升、战略价值也不断攀升。但是在工业时代之前,他们这种巨大的经济、战略价值,可以说是近于毫无价值。
  
  总的来说,随着生产力发展,各种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枢纽地位,也开始不断变化。套用一句比较熟悉的说法,就是这些地区的地缘价值开始不断变化。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时,人类的社会组织非常小,人类社会所谓的天下,也是非常小的。在这种背景下,在这个有限的天下里,一个地区处于几个弹丸小国往来枢纽之处,地缘价值就会非常高,因为这里通常就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经济往来的繁华地带、而且容易成为地区性的政治、文化中心。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组织越变越大,人类社会所谓的天下,也是越变越大。在这种背景下,新的枢纽地区就会出现,而这些枢纽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地位会更高,因为这些地区的何去何从,常常关系着整个天下的何去何从。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地缘价值非常高的地区,天下相争时寸步不能轻易让的地区,在古代历史上,也许就是兔子不拉屎的地区,或是默默无闻的地区。
  
  一切是显然的,现在所谓的天下就是整个地球,所谓的国家常常就是从前所谓的天下。
  
  因为类似的原因,以前所谓的天下纷争必争之地,在现在看来,也就一些地区性角逐的必争之地;而现在天下纷争的必争之地,在从前看来就是毫无价值的地区。
  
  最经典的就是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在几百年前,它绝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它的何去何从,人们并不会多在意,但是进入近现代,这里的何去何从,实在足以挑动天下所有大国神经。
  
  在生产力落后时,军事政治经济角逐时,人们所关心的天下,其实就是一块非常有限的地区;人们全力争夺的、所谓地缘价值极高的地区,其实也就是这个小范围内的军事、经济枢纽地区。
  
  在那个生产力阶段,如果有人成天想着争夺可能控制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地,甚至是成天想着争夺全球利益的战略要地,那就是如同痴人说梦。在那种背景下,现在看来极度重要的战略要地,当时是毫无价值的。
  
  甚至而言,在所谓的天下争霸战,就是黄河中游那种地区的时代;关中、江淮、东北地区,那些后来极尽重要的战略要地,当时也就是一些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
    
  一个地区的地缘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自然是经济上的价值。
  
  如果一地处几大经济版块的往来枢纽地区,这里的地缘价值自然重要。而且这种地区的经济繁荣那是就是必然的。事实上,真正经济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因为拥有这种地缘优势的地区。
  
  一个地区拥有这种地缘优势,各地的人才、财富、技术就会不断涌向这里,因为这里是各地商品交换的集散地,为了方便商品的集散,这里会出现大量的货栈、码头、工厂,大量的资金在这里流动,这里就会出众多的金融机构;而大量的人员、物资流动,这里的餐饮住宿娱业乐必然也非常发达。
  
  而一地拥有这种地位,它政治、军事地位自然也会非常重要,因为这种地方的何去何从,自然会关系重大,没有一个政治组织会掉以轻心的。
  
  一个地区,能不能成为这种地区,通常是自然条件、地缘决定的。比如,我们还是拿上海的发展说事,上海拥有这种地位,绝不是上海人积极经营出来的,至少相对于客观原因而言,上海人的积极经营可以忽略不计。而自然、地缘价值低的地方,就是政府挖空心思去提升它的地位,效果也是有限的。这就好像姚明个子那个高,并非是因为姚明父母抚养方法优于其它父母;潘长江就是按姚明的抚养方式成长,他也许能提高一点个头,但它显然是有限的。
    
  第二个方面,自然就军事上的价值。
  
  如果一地方,处于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地缘价值自然也会很高。但是这种地方,会不会成为经济繁荣的地区,就得看它是不是处于几大经济版块的枢纽地区?
  
  许多军事价值巨大的地区,通常都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许多军事价值巨大的地区,却显然是兔子也不拉屎的地方。这种地区经济价值虽然低,但是为了争夺这种地区,相关的政治力量也会不遗余力的争夺它,因为你丧失这种地区,在以后的军事争夺中,你就会处于绝对的被动之中。
  
  当然了,一个地方拥有这种地位后,它的经济价值也会适当攀升一些的,毕竟大量的驻军、会有天文数字的后勤物资不断向这里流动,而且基于军事上的需要这里会有便利的交通。
  
  一个地区,能不能成为为这种地区,通常也是自然条件、地缘决定的。而且在不同的生产力阶段,它的价值也是不同的。
  
  最经典的就是锦州、宁远、山海关一线的战略要地,在某个阶段,它的战略价值之高,在许多人眼中,几乎就是可以决定中原王朝命运;但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阶段,它的战略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这里的道路并没有开发出来,谁占据这种地方,对大局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第三个方面,自然是政治上的价值。
  
  如果一个地方,处于经济、军事的枢纽地位,经过政府的综合考虑,把它设置成为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的所在地,那他的地缘价值就会进一步上升升。
  
  第一、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所在地设置在这里,这里就会汇集大理从事政治、军事非生产人员,以他们的家属;在这种背景下,这里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商品物资、奢侈品;而且有需要,就会有供给,这里经济上的价值就会攀升。
  
  第二、它作为政治中心,为了便于控制各地,政府自然会优先发展这里通往名地的交通设施。
  
  第三、它作为政治中心,各种有野心、有能力的人,自然会纷纷涌向这里寻找机会。
  
  一个地区,能不能成为这种地方,也是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对此只要看看各地行政中心不断变迁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最经典的就是现在的河北省会石家庄,在许多年以前,谁会想到河北的行政中心,会设在这里呢?
  
  目前写了两章。一共十节。
  
  第一章的七节内容,主要是讲经济基础如何影响上层建筑;第二章的三节内容,主要是讲经济基础是如何变迁的。
  
  在我的文章中,人的思想意识道德都被最大限度的模糊了、抹煞了。因为在我的观点中,人的思想意识道德,都是环境的产物;而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道德,主要是靠利害关系强化的。
  
  面对我的这种观点,许多人总会感觉非常奇怪。因为思想意识道德真是利害关系强化出来的,那人类各种牺牲自己的精神,又是如何产生的?因为这从哪个角度来说,也不符合人的利益啊!
  
  请关注下一节牺牲精神普遍存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