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 内观澄心 生道常存
【温馨提示】
学习《内观经》,要以读原文为主。
朋友,学《内观经》是以读原文为主,
还是多此一举给太阳送伞呢?
回答:以读原文为主(注释可随文进行)。
若在默念后仍有问题,再去看翻译。
实在说,有些译文虽好,
但终究不是圣人的原话,
想学好经典,
就不要以自己的‘俗话’来代替经文,
经文因其‘文辞精悍’等原因,
可以直指人心,不似今文那么绕绕。
《内观经》简介
《内观经》又称《内视经》,撰人不详。
经文约出於魏晋时期(220—420年),
距今已有 2千来年的历史了。
千百年来,
达到悟境的智慧,皆是从心自然流出。
圣人起心动念,无不利益众生,
其神思所至,亦无不句句珍宝。
《内观经》原文
老君曰:
天地媾精,阴阳布化,万物以生。
承其宿业,分灵道一。
父母和合,人受其生。
始,
一月为胞,精血凝也。
二月成胎,形兆胚也*。
二月成胎,其胎形只是先兆的‘胚芽’而已;
(胚pēi,初期发育的生物体,胚芽。)
三月阳神为三魂,动而生也。
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
五月,
五行分藏(古同“臟”)以安神也。
六月,
六律*定腑,用滋灵也。
古书所说‘六律’,
是指阴阳各六的十二音律而言。
由于音律的特点是‘阴阳相生、左右旋转、
周而复始、循环无端’的,
故而能发出许多声音。
所以古人就用‘六律’
来比喻那与‘六腑’相通的
‘十二经脉’在周身的循环。
‘十二经脉’在周身循环,可以滋养身心。
七月,
七精*开窍,通光明也。
‘七精’为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这‘七精’对应人体的七窍
(七窍指7个部位,如指身体七个孔窍:
目、鼻、舌、口、耳等。
‘七窍’使身体与外界相通而达光明之境。
又注:“窍”是身体内、外,相互沟通的渠道。
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
在怀胎八月的时候,
胎儿的八景神*之炁,全都运化完备,
致使真灵得以降临;
*八景神,即人身‘三元五行’之神。
附带提到‘二十四真’。
二十四真,人身有上、中、下三部,亦即
三丹田,
而每部之内各有八景神,合为二十四真。
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
九月,宫室在体内罗布,元炁各就各位,
元精亦随之生成并得以安定
(宫室是由元炁及真灵所运化的处所。)
十月气足,万象成也。
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幼儿之‘元炁’‘元神’
得到温和哺育,時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头,
曰‘泥丸君’,总众神也。
照生识神,人之魂也。
司命处心,纳‘生元’也。
主管身体的灵气,接受纳入元炁。
(“生元”即生命之根本。)
‘无英’居左,制三魂也。
‘白元’居右,拘七魄也。
肝神名‘无英’在左,是谓制约三魂;
肺神名‘白元’在右,是谓拘束七魄;
桃孩*住脐,保精根也。
下丹田脐宫处,
驻有‘桃孩神’,
是谓保佑精根的。
照诸百节,生百神也。
返观内照(向体内丹田内视),
身体百节,皆生百神;
所以周身,神不空也。
元气入鼻,灌泥丸也。
所以神明,形固安也。
运动住止,关其心也。
所以谓生,有由然也。
所以养生,即由心起。
予内观之,
历历分也。
我内观之,历历分明。
(老君返观内照,
一个个物体或景象,全是清楚分明的。
(待续)谢谢阅读。